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宗璞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宗璞1928—Zhong Pu

女,当代小说家。生于北京市。抗日战争时期在昆明的南菁小学和西南联大附中学习。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学到清华大学,1951年在清华外文系毕业。1948年发表处女短篇《A·K·C》。1957年发表成名作《红豆》。“文化大革命”后发表了《弦上的梦》、《我是谁》、《心祭》、《鲁鲁》、《蜗居》等短篇小说,还有中篇小说《三生石》和《宗璞小说散文集》等。
《红豆》是宗璞“文化大革命”前的代表性力作。它以“红豆”为引线,描写北平解放前夕,一对在高等学府的青年大学生的爱情纠葛,表现处在十字路口上的知识青年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人生道路的不同抉择,蕴含着祖国和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情意。《三生石》和《鲁鲁》是她“文化大革命”后的代表性力作。前者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描写3个知识分子的遭遇、命运、友谊和爱情。后者借描述一只丧家小犬的故事,呼唤在“文化大革命”中失落的人与人的友谊关系。
宗璞的独特点是倾心于以知识分子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创作。她的创作天地主要在高等校园,长于描写高等校园的书斋生活、爱情生活,并借以反映时代和社会的变迁,探索人生的真谛。与此相应的是她长于刻画文化层次较高的中上层知识分子形象。在《红豆》中,她以精细的富于情感的笔触,刻画了主人公江玫和齐虹的形象,江玫选择了报效祖国的人生之路,齐虹则以绝对自由主义者和个人主义者的立场,选择了离异祖国的人生道路。《三生石》刻画了菩提、方知、慧韵3个知识分子形象。相对而言,宗璞更长于刻画女性知识分子。
宗璞的创作主张集中在“诚”与“雅”二字上,即既追求真情性,也追求艺术性。她“文化大革命”前悉心实践现实主义,“文化大革命”后一面继续采用现实主义,如《三生石》、《鲁鲁》等,一面采用超现实主义,即用内观和变形的方法求其神似,求其本质的真实,如《我是谁》、《蜗居》等。她注重艺术意境的创造,文字精练、流畅,文风高雅、洒脱,富于深情。

宗璞1928~

当代女作家。北京人。原名冯钟璞。出身知识分子家庭,深受中外文化熏陶。解放前夕即开始小说创作。1957年发表的成名作短篇小说《红豆》,以几粒红豆为情节引线,描写大学生江玫和齐虹曾因共同的爱好和气质上的相近而互相倾慕,但后来却终因政治立场与生活哲学上的根本分歧又分道扬镳,充分展现了理智与情感、政治与生活之间的复杂关系,揭示了祖国高于一切、革命高于一切的严肃主题。作品以对爱情生活的复杂性、丰富性的细腻描绘表现了包含于其中的社会、政治、人生的丰富内容。1978年后,又先后发表了《弦上的梦》、《我是谁》、《三生石》、《蜗居》、《全息照相》等作品。前者曾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