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官督商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87 官督商办清政府为利用私人资本举办近代企业所采取的组织形式之一。主要实行于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70年代后,洋务派要办工矿业和交通运输等民用企业,但官府经费不足,无力创办和经营,他们提出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向社会筹集私人资本。以这种形式举办的民用企业,除了有轮船招商局(1872年)、开平矿务局 (1878年)、天津电报局 (1880年)、漠河金矿(1888年)和上海机器织布局(1890年)等较大的企业外,还有一些小型工矿企业。这类企业的资本大部分或全部是来源于私人投资,又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商品生产,基本上属于资本主义性质; 但由于它受洋务派买办官僚所控制,享有减免税、贷款、缓息和专利等特权,又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买办性。大多数企业经营腐败、亏蚀甚多,私人资本不断受到损害,维持困难,后遂为官商合办和商办形式所代替。 官督商办guandu shangban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招募私人资本创设近代民用企业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洋务官僚在19世纪70-90年代兴办的20多个民用企业中绝大多数采用这种方式。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为解决军用企业的资金, 开始举办民用企业。其时社会风气日渐开化,部分握有资金的地主、官僚、商人产生了投资于近代企业的积极性。创办时由政府指派专人 (常由商人、买办或退职官僚充当) 出面招募商股, 有时政府预先垫款, 以作资本。企业用人、行政、经营等权由官方掌握, 商民不得过问。盈利双方分享,亏损则“全归商认”。组织机构类似衙门,设总办、会办、帮办、提调等职。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电报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都行此制。企业产品除一部分直接由清政府调拨外,相当部分拿到市场销售,以盈利为目的。如开平煤矿生产的煤炭在满足了天津机器局的需要之外,可以运到天津、唐山等地出售。电报总局除了为朝廷的军务、政务服务外, 还开展民用业务,资本主义性质比较明显。因受官方控制和官场腐败习气侵蚀,内部管理不善,官商矛盾尖锐对立,弊端丛生,多数企业屡屡亏欠,难以为继。有的甚至成为官僚中饱私囊的渊薮,商民视为畏途。90年代后这种形式逐渐被官商合办、商办所取代。 官督商办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举办新式工矿企业的组织形式之一。实行于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官府因经费不足,需要筹集商股,商人为免除地方封建势力干扰并取得免税权,采取这类经营组织形式。这类企业一般由洋务官僚本身或官派人员掌握管理大权,商人并无实权。经营腐败,亏蚀很多,遂被官商合办企业所代替。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