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官窑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46 官窑

由官府经营的瓷窑。最早出现于五代。宋分北宋、南宋,窑亦分北宋官窑与南宋官窑;元代时称景德镇官窑为“枢府窑”,明清时景德镇官窑称“御窑”。明代以帝王年号命名,如洪武窑为明景德镇最早官窑,后有永乐窑、宣德窑、成化窑、弘治窑、正德窑、嘉靖窑、隆庆窑、万历窑等。清代习惯上以督窑官命官窑名,如臧窑、郎窑、年窑、唐窑等。亦泛指明清两代景德镇窑为宫廷烧制的瓷器。

官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分为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北宋官窑在汴梁(今河南开封)附近,至今尚未发现窑址。南宋官窑在杭州附近,有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官窑。北宋汴京官窑继汝窑之后为宫廷烧造瓷器,造型和工艺与汝窑有相同处。造型多仿古,胎骨呈深灰色或紫色,釉色有粉青、月白,晶莹润泽,有紫口铁足的特征,底部有支钉支烧的痕迹。南宋官窑在杭州乌龟山下曾发现窑址,烧造盘、碗类器物外,仿周、汉时期铜器和玉器样式。胎骨为黑褐色,釉为粉青、月白、炒米黄等颜色,胎体较薄,釉质凝重,风格古雅。

官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有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之别。北宋官窑是在汝窑影响下产生的又一青瓷窑,大观、政和年间建造于汴京 (今河南开封),窑址至今未被发现,因此学术界有种种观点,或云汝窑即官窑,或云原无官窑,或云窑址在今开封城地下。宋室南渡,迁都临安,又在杭州凤凰山下和郊坛下先后设立官窑,分别称修内司窑和郊坛下官窑。郊坛下官窑窑址业已发现,在杭州市郊乌龟山下,从窑址所得标本与文献记载颇吻合。官窑,即专为宫廷烧制青釉的瓷窑。釉色以粉青为上,色调淡雅含蓄,一般很少施加纹饰,往往有蟹爪纹等开片,紫口铁足 (利用釉的流动,口边只挂有极稀薄的一层釉,因此露出因含铁量高而成紫色的胎骨,足部因无釉而呈铁色)。器形多仿古代青铜器,以碗、洗、碟、盘、壶为多。

官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又分为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北宋官窑也称汴京官窑。文献记载其于北宋末期的“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专烧制宫廷瓷器。但由于宋代汴京遗址已深埋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地下6米处,北宋官窑已难以寻找;南宋官窑是宋室南渡后在杭州另立的新窑,是北宋官窑的继续。窑址在浙江省杭州市南郊的乌龟山郊坛下,已发掘。其瓷器产品造型规整、坯薄釉厚、胎灰褐色或紫色。釉色以天青为正,并有粉青、月白、油灰等色。其口足部也有“紫口铁足”现象。器身一般无纹饰、多开片。片纹较大且纵横交错,有的呈冰纹重迭状,与汝、哥冰裂纹片不同。

官窑

宋代5大名窑之一。是指两宋官窑,即北宋(960~1127)在汴京(今河南开封)设立的官窑和南宋(1127~1279)在杭州设立的修内司官窑与后设郊坛官窑。北宋官窑和南宋修内司官窑窑址至今未发现。郊坛下官窑窑址在今杭州市南郊乌龟山一带,20世纪50年代浙江省文管会对窑址进行小规模试掘,出土标本,胎土呈黑灰以至黑褐色,胎较薄,施釉较厚,釉有粉青、炒米黄等多种色泽,器型除一般盘、碗、碟、洗外,还有仿商、周、秦、汉古铜器及玉器造型的器皿,为南宋瓷器中的优秀作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宋官窑洗,高6.6cm,口径22.6cm,底径19cm,周壁接近垂直微外敞,平底,里外施满粉青釉,色泽莹澈,有蟹爪纹,是罕见的官窑珍品。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3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