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实证主义史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实证主义史学

资产阶级史学流派之一。实证主义最先由法国哲学家孔德(1798—1857) 提出,它只承认“实证的” ( “确定的”)事实,认为人们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不可能、也无必要认识事物的本质; 科学只是主观经验的描写,不反映任何客观规律。孔德还把人类社会的历史划分为神学、形而上学、实证三个阶段。提出了社会学的名称,把社会学划分为社会静力学(说明社会内部的和谐状态) 和社会动力学(说明社会历史的发展),以进步和秩序作为社会学的两个基本概念,为社会寻求安定发展,寻求社会与个人的和谐局面,被认为是法国革命后市民社会安定时期的理论。这一理论在19世纪下半期为欧洲史学界所接受,形成实证主义史学流派。认为: 历史学家的工作应只限于考证史料,而不能从中得出什么规律性的认识,如在使用文件时,要说明文件是何人、何时、何地、怎样制定的,如果是孤证,那就不可信,如果是抄件,应找到原件,考证其错误和异文。这种史学局限于对政治、法律、军事、外交等上层活动的叙述,忽略政治事件的经济和社会原因,把考证视为历史研究的目的,而不是作为方法,这就把史学家的任务降低到只是按年代先后顺序排列事实,排除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探讨。20世纪初,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它已不适应社会的需要,受到年鉴学派的批判。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2: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