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宣泄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宣泄论xuanxielun这一理论起源于古希腊。那时人们认为,古代的音乐和悲剧有陶冶性情、净化灵魂的作用。观众在审美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使被压抑的情绪得到释放和表现。游戏是艺术的起源,因而游戏与审美活动一样, 通过移情作用可以使体内的精力得到释放,从而避免发生危害,使情感得到净化。到了20世纪30年代左右,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家发展了这一思想。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敌意或报复冲动的宣泄。到了蒙尼格时,发展了以前关于宣泄的理论,认为游戏的益处在于宣泄和降低焦虑, 形成了以他为代表的游戏宣泄论。蒙尼格认为,在人们身上存在着一种本能的攻击性驱力,这种驱力在不断地寻求表现。它的直接表现一旦被否定,就会在被否定的地方形成病症。游戏是发泄这种攻击性驱力的合法的、为社会所允许的途径,所以人们要游戏。成人发泄攻击性驱力的最好出路是进行竞赛、体育运动,而儿童发泄攻击性驱力的最好出路则是游戏,“游戏为释放被抑制的攻击性提供了机会”。儿童的游戏常包含着对成人的权威、禁令的一种敌意的幻想性的反抗意味。例如:小女孩玩布娃娃,模仿着母亲的动作和态度, 就是对母亲权威的一种无意识的攻击;小男孩打小动物玩具,模仿着父亲的动作和态度,就是对父亲禁令的一种无意识的攻击。后来人们进行了许多实验来验证这种攻击性行为的宣泄理论, 但结果表明,攻击性游戏实际上刺激了后来的攻击性行为,而不是降低了后来的攻击性行为。精神分析学家把人的本质看作是反社会的,在这种情况下来研究、论述游戏的宣泄作用,把传统的宣泄理论推向了极端。游戏和艺术一样,确实具有宣泄作用。但从攻击性是人的本能行为的假设出发来论述宣泄的必要是不可取的, 它为人的暴力行为提供了合法的理论依据, 科学证明这种假设是不成立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