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寇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寇准961—1023北宋名相。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北)人。字平仲,太平兴国进士。淳化五年(994),仕至参知政事。以直谏著称,太宗比为魏征。真宗景德元年(1004 ),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辽兵大入,中外震骇,他力排众议,促成真宗亲征,订立澶渊之盟。天禧间,真宗病,刘皇后预朝政,他密奏请以太子监国,事泄,罢相,封莱国公。丁谓乘机倾陷,贬道州司马,再贬雷州司户参军。卒于贬所。仁宗朝追谥忠愍。著有《寇忠愍公诗集》。 寇准961—1023北宋名相。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太平兴国进士,因敢于直谏,被太宗比为魏徵。景德元年(1004年)拜相,力主抗辽,促真宗亲征督战,订立澶渊之盟,不久罢相。天禧三年(1019年)再相,又罢。封莱国公。后被贬死雷州(今广东海康)。有《寇莱公集》。 寇准北宋政治家。生于961年。19岁进士及第,31岁时任枢密副使。1004年6月任宰相。1004年冬天,辽军入侵,寇准力主抵抗,并劝宋真宗亲临前线鼓舞士气,打退了辽军,订澶渊之盟。1006年罢相,任地方官。1019年再任宰相,后一再被贬,直至雷州司户。1023年闰9月卒于贬所。 寇准961—1023北宋大臣。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北)人。进士出身。曾任大理评事、巴东知县、郓州通判、枢密直学士等低级职务。为政清明,敢于直谏,颇受宋太宗信任,常比之魏徵,晋升参知政事。景德元年(1004)入相,主张抵御辽兵,促使真宗亲征,与辽订立澶渊之盟。不久为王钦若所谮,罢为陕州知州。晚年再度为相,又被丁谓挤出,封莱国公。后被贬为雷州司户参军,死于贬州。著作有《寇莱公集》等。 寇准961~1023北宋政治家。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发愤读书,19岁登进士第,当了一个时期地方官后即被召入朝廷任职,以其政治才能深得宋太宗器重。31岁任枢密副使,后因刚直不阿,被排斥出朝廷。宋真宗即位后,召回朝,任三司使等职。景德元年(1004年)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其年冬,辽承天皇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率大军南侵,直逼澶州(今河南濮阳),寇准力排群议,促真宗亲临前线,迫辽军议和后撤。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再度为相,旋罢为太子太傅,封于莱,故世称“寇莱公”。后遭副相丁渭诬陷,被贬为雷州(今广东海康)司户。1023年死于贬所。他性豪奢,喜歌舞,诗多清新,著有《寇忠愍公诗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