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寿衣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寿衣shòuyī装殓亡者的衣服。多数老年人生前已做好准备死后穿的衣服鞋帽。《水浒传》第二十四回:“归寿衣正要黄道日好,何用别选日?”《义侠记·巧构》:“门外谁人声响彻,元来是寿衣施主偶相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零五回:“一个家人拿了票子来,说是绸庄上来领寿衣价的。” 寿衣又称殓衣、老衣,即死者入殓所穿的衣服。其起源甚古,《易·系辞》载:“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春秋时期,寿衣包括朝服和散衣,即死者生前的衣服。以后相沿发展,渐成礼制。 寿衣死后装殓的衣服,有寿终正寝之意。故称。习俗规定寿衣只穿单件,不穿双件。或一条裤子两件衣,或二条裤子三件衣,三条裤子便得四件衣,余类推。永州地区在单层中又不穿五和七件,说是穿五件会使子孙日后五脸不笑,无情无义; 穿七件会使子孙妻离子散; 最好是穿九层。湘中地区外层要穿一件蓝色、大襟、斜领、领袖镶白边的长衣, 即唐代衫式样。此俗成因相传是因清兵入关后,下令强制汉人薙发着旗装,违者立斩,汉人不服,但无法违抗,便采取“男降女不降,生降死不降,方外之人不降” 的办法对付,表示不忘祖先是汉人。故女人和方外之人仍留长发盘在脑后, 死后不分男女均着衫, 戴唐巾冠。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