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二)发展壮大阶段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二)发展壮大阶段1958—1960年

1958年农垦农场已由原来的13个增加到30个。1959年,国营农场管理权属下放,原省属农场除清镇农场外,全部下放到地区,地区又下放到县。同时,在“一大二公”的思想指导下,有的农场与人民公社合并。全省有20个农垦农场将附近人民公社的生产队并入农场,合并进农场的农户3 045户,合并进来的土地783.3公顷,使原属于全民所有制的农垦企业,在所有制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由于盲目开荒组建新的农场,农垦企业场由1958年的30个上升到50个。由于新建的农场大部分不具备办场条件,而成为国家的包袱,浪费了不少投资。1962年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开始对农垦农场进行整顿。当年中央还专门下发了中发(1962)628号文件,批转了《国营农场管理体制的规定》(即12条)。贵州省人民政府根据中央指示,把下放的原省属农场收归省管,将合并进农场的农户和集体土地重新划归人民公社管理;实在难以划出来的,由农场代管,并恢复其原来的集体所有制性质,实行独立核算(如现在的省属山京畜牧场的两个民寨队)。1965年4月,中央批转了农垦部《关于改革国营农场经营管理制度的规定草案》(即农垦16条)。贵州农垦按照这一规定进一步改善了经营管理。至1966年,全省经过整顿后保留下41个农场(其中农场28个,牧场13个);农垦职工总数9 500人,比上 一阶段增长7.2倍;耕地总面积2 580公顷,增长1.12倍;全年生产粮食2065.5吨,增长1倍(上交商品粮191.95吨;增长1.2倍);生产蚕茧13.45吨;牛奶产量1685.5吨,增长8.1倍;肉类产品146吨,增长1.57倍;创工业产值2462.76万元,增长18.5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5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