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尚书仆射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尚书仆射官名。汉代置。佐尚书令,分掌6曹之事,令缺,则掌主国家行政事务。《后汉书·百官志》: “尚书仆射1人,六百石,本注曰: 署尚书事,令不在,则奏下众事。” 《晋书·职官志》: “至汉献帝建安四年 (公元199年) 以执金吾荣郃为尚书左仆射,仆射分置左右,盖自此始。经魏至晋,迄于江左,省置无恒,置二,则为左右仆射,或不两置,但曰尚书仆射。令缺,则左为省主; 若左右并缺,则置尚书仆射以主左事。” 尚书仆射官名。秦置,汉因之,掌贰尚书令,秋六百石,主文书启封,与右丞共掌廪缎钱谷。东汉为尚书台次官、署尚书事。令不在,则奏下众事。掌开封章奏文书,参议政事。若以诸公充任,则增秩为二千石。献帝建安四年 (199) 分置左、右仆射,遂为定制。魏、两晋沿置,三品,或分置左、右,或只称尚书仆射。尚书令缺,仆射则为台主。南朝仆射多主持省内政务,而尚书令不亲庶务。以左仆射兼领殿中,主客二曹,右仆射与祠部尚书通职,与尚书分领各曹,兼掌纠弹百官。宋三品,梁十五班,陈二品。北魏、北齐仆射列位宰相,左仆射兼掌纠弹。北魏初为从一品中,太和 (477—499)末为从二品。北齐从二品。隋唐并为书省副贰。尚书令不常置,而从仆射为实际长官,总领省务,与中书,门下二省长官并为宰相。从二品。左判吏、礼、兵三部尚书,兼掌纠弹御史可纠不当者; 右掌判都官,度支、工部三尚书。唐太宗贞观 (627—649) 末凡除拜仆射,必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机务等名,方为宰相。玄宗开元 (713—741) 以后,渐成安置元老勋贤的荣衔。高宗龙朔二年(662) 至咸亨元年 (670) 改为左右匡政,武则天光宅元年(684) 至中宗神龙元年 (705) 改为文昌左右相,进阶为从三品,玄宗开元元年 (713) 至天宝元年(742) 改为左右丞相,从二品。五代因置。北宋初为寄禄官,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执行侍中之职,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执行中书令之职,并为宰相。从一品。徽宗政和二年 (1112) 改左仆射为太宰,右仆射为少宰,仍兼门下、中书侍郎 钦宗靖康元年 (1126) 复旧。南宋高宗建炎三年 (1129) 以仆射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孝宗乾道八年 (1172) 改为左右丞相。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