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山歌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山歌

一名《童痴二弄》。民歌集。明冯梦龙(1574—1646)辑。十卷。梦龙有《古今小说》已著录。成书年代不详。是书为继《挂枝儿》之后,冯氏辑集第二部民间歌曲集。卷一至卷九为吴语“山歌”,卷十为“桐城时兴歌”,共收录长短作品三百四十五首,加作者评注附录及说明、异文等,实存三百八十三首。以情歌居多,反映情人之间幽期密约、相思爱恋等,较好作品有《月上》、《月子弯弯》等,有明显的以情反礼倾向。同时,亦收集大量色情、猥亵之作。基本保持了民歌原貌, 以 “情真”见称,语言质朴、清新,和谐优美。艺术上运用大量比兴手法,形象鲜明,多用双关语、谚语、歇后语等。所附注释评论,有助于了解民歌内容、流传情况及当时风俗习尚等。《山歌》编辑体例打破传统单以“体裁”分类的作法,兼顾内容,较有意义。有明天启、崇祯年间写刻本,一九六二年上海中华书局铅印本等。今人关德栋《山歌·序》可供参考。

山歌

山歌是指那些适于劳动人民在山间田野或崖畔、场院随时可唱的一种短歌。山西的山歌一般的特征是:(1)形式短小、单纯,一般为上下两句的乐段结构;(2)词、曲格律均较自由,便于歌唱者直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3)山歌的歌词一般都是歌唱者根据自己的劳动或自己的思想感情即兴编创的,“做甚唱甚,想甚唱甚,”因而感情真挚、朴实;(4)无须伴奏,无一定调高,随时随地张口便唱。
山西的山歌有“山曲”、“开花调”、“卷席片”(也叫“烂席片”)等因地而异的各种不同的名称。
“山曲”主要分布在晋西北高原或者称西山(吕梁山)地区,包括河曲、保德、偏关、五寨、神池、宁武、静乐、兴县、临县、离石等各县。其中以“河曲山曲”最为出色。过去在这些地区,经常可以看到或听到那些正在山坡上从事劳作的农民,那些手持羊铲正在放牧羊群的羊倌,那些正走在蜿蜒曲折的山间小路上赶着牲灵的脚夫或三五成群背着铺盖去“走西口”的人们,面对旷野引吭高歌。“学会唱曲解心宽”。他们所唱的,大半都是这种可以“解心宽”的山曲。这些“山曲”儿, 高亢、嘹亮、悠长、舒展, 富有山野风味。
“开花调”是流行在太行山区(或称东山区)的一种山歌形式。主要分布于左权、和顺、武乡、襄垣各县。其中以“左权开花调”最为出色。因“开花调”歌词的上句常以“×××开花”为起兴,下句点题,因而当地人把这种形式的山歌统称“开花调”。“开花调”的风格特点与河曲“山曲”迥然不同。如果说河曲“山曲”以其音调高亢、嘹亮、节奏比较自由见长,而“开花调”则以委婉、清秀,节奏比较规整取胜。
“卷席片”(烂席片)是五台县、定襄县、忻县、原平县一带对山歌的叫法。其含意是信口即唱无所拘束,如陕北人称山歌为“信天游”和内蒙叫“爬山调”一样。“卷席片”的风格特点,与河曲一带“山曲”基本相似,只是在曲调上不似“河曲山曲”那样多的平行式结构,节奏也较为紧凑,其歌词也更近于口语化。

山歌Shange

民歌的一个类别。大多在山野、田间、牧场、劳动时歌唱。曲调爽朗质朴、节奏自由高冗、开阔。如:信天游、爬山调、花儿、山曲、飞歌、挣颈红、耘田歌等。内容主要反映劳动、爱情等生活。歌词多为即兴创作。汉族山歌大都为七字句,两句或四句为一段。各地山歌都有世代相传下来的优美曲调,歌者可用这些曲调即兴编词歌唱,并根据歌词的需要对曲调进行适当的变化,但原山歌曲调的特色不变。山歌曲调的节奏一般都舒展而自由,还有“加垛”等不同的变化,歌头歌尾常带吆号性歌腔。山歌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也有一领众和的。如:陕北的《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云南的《小河淌水》等。

山歌

山歌,泛指劳动号子以外的各种山野歌曲,是农民在山间、田野、草原自由抒发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抒情小曲,是农民十分喜爱的一种极为普遍的民歌体裁。山歌大多在山野劳动生活的场合唱,如野外行脚、放牧、割草、捡柴、运货或者在农田里从事薅秧、耥稻等。这类劳动过去多是个体的,非协作性的,节奏性不强,因此不能形成号子。反映的内容也不一定与生产劳动有直接联系,有些山歌是反映爱情生活。
由于唱山歌多在野外,环境空旷,不受劳动动作的限制,因此节奏自由,音调悠长。唱者往往利用旧的山歌曲调,当场即兴编唱,无所拘束地抒发内心情绪。有些地区及民族的山歌习惯于呼唤,曲首加上歌腔化呼唤衬词,如 “哎” “哟” “哎哟哟” 等。这是来自生活中对山的呼唤。有些山歌曲尾加上近似于自然呼喊的后喊衬词,这是来自于放牧生活吆喝牲畜的喊声。前呼后喊给山歌音乐带来明显的地区、民族特色。
山歌的流传局限性较大。由于山歌是土生土长的,即兴性较强,又受当地语言的限制,形式自由,规范性和稳定性差,以及交通不便山歌更不容易传出。山歌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风格。

山歌

民歌的一种。大多在山野劳动时歌唱。多反映劳动生活与男女爱情。曲调质朴爽朗,节奏自由。主要在南方流行。

山歌

中国民歌中的一种体裁。指人们在户外山野从事各种行为活动时以抒发情感、消除疲劳和民俗文化活动时所唱的歌曲。唱法有高腔和平腔两种。高腔山歌用假声喊唱,音质响亮而尖锐。多数田秧山歌,部分放牧山歌均采用此唱法; 平腔山歌以真声为主。山歌种类繁多: 南方有 “客家山歌”、“弥渡山歌”、“兴国山歌”、“柳州山歌”; 北方有 “花儿”、“爬山调”、“信天游” 等。在少数民族中,有苗族 “飞歌”、蒙古族的 “长调”、壮族的 “欢”、“加”、“伦” 等。南方山歌风格秀丽悠扬、音域不宽,旋律音程跳动较少; 北方山歌风格豪放粗犷、音域宽,旋律起伏很大。山歌多为单乐段的反复或变化反复。常见的结构有2乐句 (上下句) 和4乐句(起、承、转、合)。节奏较为自由,具有字密、腔长的特点。所谓字密,即在唱词的陈述过程中节奏呈密集型; 在唱词的顿逗处则拉宽唱腔,并常在高音区即兴自由延长,成为山歌最富于特征的表现手法之


山歌

一种民歌形式。山歌这一名称通用于中国中南、西南、华南等地区。著名的有兴国山歌、上杭山歌等。山歌的名称唐代已经产生,流传到现在,其形式相当丰富。山歌一般以四句为一段,或一首,称为四句头山歌。另外,在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区也有五句一段,或一首的,称为赶五句。山歌一般都采用七字一句的七言体,演唱时因为配合音乐有时也加衬字、衬词。也有的山歌兼用长短句,形式更为自由。

山歌

中国民歌中的一种体裁。指人们在户外山野从事各种行为活动时以抒发情感、消除疲劳和民俗文化活动时所唱的歌曲。唱法有高腔和平腔两种。高腔山歌用假声喊唱,音质响亮而尖锐。多数田秧山歌,部分放牧山歌均采用此唱法;平腔山歌以真声为主。山歌种类繁多: 南方有“客家山歌”、“弥渡山歌”、“兴国山歌”、“柳州山歌”; 北方有“花儿”、“爬山调”、“信天游”等。在少数民族中,有苗族“飞歌”、蒙古族的“长调”、壮族的“欢”、“加”、“伦”等。南方山歌风格秀丽悠扬、音域不宽,旋律音程跳动较少;北方山歌风格豪放粗犷、音域宽,旋律起伏很大。山歌多为单乐段的反复或变化反复。常见的结构有2乐句(上下句)和4乐句(起、承、转、合)。节奏较为自由,具有字密、腔长的特点。所谓字密,即在唱词的陈述过程中节奏呈密集型;在唱词的顿逗处则拉宽唱腔,并常在高音区即兴自由延长,成为山歌最富于特征的表现手法之一。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4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