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岁差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16 岁差是指回归年长度比恒星年短的现象。其原因在于:地球是一个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的旋转椭球体,同时其公转轨道黄道与赤道存在23°26′的交角,因此地球在运行中会受到日、月、行星引力的作用造成地轴进动,这会使春分点(黄赤交点之一)每年在黄道上向西移动50.2″,约25800年运行一周。春分点是回归年的起止点,它向西移动的结果便使回归年的长度短于恒星年。其中,由日、月引力造成的岁差,叫“日月岁差”,由行星引力造成的岁差,叫“行星岁差”。晋代天文学家虞喜于公元330年发现岁差“通而计之,未盈百载,所差二度,”即约50年春分点在黄道上西移1°。虽较西方迟450年左右,却比较精密。 岁差由于地轴的长期进动(周期为25800年,伴有地极绕黄极的圆周运动),使春分点沿黄道以每年约50.2角秒的速度缓慢西移,因而出现的一种回归年短于恒星年的现象。包括“日月岁差”和“行星岁差”两部分。因地球形状和密度的非球对称性,并且黄道和赤道有一约23°26′的夹角,所以在日、月、行星的引力作用下会产生地轴进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