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岔曲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岔曲

曲艺曲种。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中介绍说:“文小槎,外火器营人。曾从征西域及大小两金川。奏凯归途,自制马上曲,即今八角鼓中所唱之单弦杂排(牌)子及岔曲之祖也。其先本曰小槎曲,减 (简)称为槎曲,后讹为岔曲,又曰脆唱,皆相沿之讹也。此皆闻之老年票友所传,当大致不差也。”《升平署岔曲·引言》中也说: “岔曲为旧京 ‘八角鼓’ 曲词之一种,传为清乾隆时阿桂攻金川军中所用之歌曲,由宝小岔(名恒)所编,因名岔曲,又称 ‘得胜歌词’。曲中以描景写情者为多,词句雅驯简洁。班师后,从征军士遇亲友喜庆宴聚,辄被邀约演唱。嗣后流传宫中,高宗喜其腔调,乃命张照等另编词句,由南府太监歌演。”其基本句式,初为六句或八句,后有增至十数句、数十句的。据王廷绍《霓裳续谱》所录,有“起字岔”、“垛字岔”、“平岔”、“平岔带戏”、“平岔带马头调”、“数岔”、“西岔” 等曲体。伴奏有弦乐、锣、鼓等。

岔曲

相传清乾隆年间,阿桂攻打大小金川时(1772~1776),军中一名叫宝小岔(或文小槎)的军士,根据民间盛传的戏曲高腔中脆白这种唱腔曲调,来演唱军中之歌,简称岔曲。得胜班师回朝以后,运用该曲调在宫中演唱一些歌功颂德的词句,或从征军士遇喜庆宴聚时一起演唱,从此岔曲盛行,成为旗籍子弟的一种自娱形式。这是流传在曲艺艺人中的一种说法。但据考证,早在1772年以前,民间就有岔曲的演唱了。从清代《霓裳续谱》辑入的岔曲可看出,它在当时与小曲、戏曲唱腔的地位同等重要。岔曲既可完整地单独演唱,也可分成两截作曲头、曲尾,中间插入小曲或与其他小曲交替演唱。曲词内容大多数非景即情,咏人、咏物,思情寓景、情景交融,也有人、物的赋、赞。唱词以北京语音的四声调值为依据,有定句、定字、定声调、定辙的四定格律;曲调有平岔、长岔、数子岔、大岔、起字岔、现岔、赶板岔等多种。伴奏乐器只有一把三弦,技法丰富而有特色。传统曲目有:《赞雪》、《赞剑》、《风雨归舟》、《秋声赋》、《松月绕》等。1949年以后创编了许多新曲目如《赞雷锋》等。


马增慧演唱岔曲

岔曲

曲艺单弦、八角鼓的主要曲调,用作曲牌联套体的曲头和曲尾,也作为单独演唱的小曲。兴盛于清乾隆年间。除民间流行外,八旗军队中也盛行。此后,岔曲渐与牌子曲合流。曲词多为吉祥祝颂、抒情写景的内容,或咏人、咏物,借以抒发意兴。常在正式节目演唱之前加演的一段小曲,如最常演唱的有《风雨归舟》、《秋声赋》、《八花八典》、《赞剑》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7: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