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崩塌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崩塌collapse

陡峻斜坡上的岩土在重力作用下临空面突然倾倒、崩落,岩石碎裂,顺坡下滚的现象。它一般发生于坡度大于60℃的陡坡,在坡脚往往形成倒石堆、碎土或岩屑堆。
早在公元前780年,中国就记载有“岐山崩”(《国语、周语》)。一般把发生于土体的崩塌叫土崩,岩体中的叫岩崩,规模巨大涉及到山体的叫山崩,发生于河、湖、海岸的叫坍岸,发生于地下溶洞,潜蚀穴或采空区的叫坍陷。崩塌是黄土高原常见的一种侵蚀类型。黄土中垂直节理发育,在干燥时强度很高,一旦斜坡失稳,极易崩塌。暴雨时水分沿垂直节理渗入,是激发黄土崩塌的主要原因。坡脚被水流淘蚀,岩土浸泡后强度降低,也易激发崩塌。暴雨、地震等是激发崩塌的自然因素;人为活动如爆破、矿区采空等也易触发崩塌,因崩塌可造成巨大灾害。1974年,中国云南昭通地震后,沿木杆河发生宽达1公里的大崩塌,塌下的巨大石块达2×3×5立方米,倒石堆高达10米,形如堤坝,堵塞木杆河,形成壅塞湖。1971年,在云南省东川市狮子山铜矿区因采空围岩发生大规模崩塌,在沟底形成长910米,高46米,总量700万立方米的堆石体。崩塌常阻塞道路,毁坏良田,砸毁民房。在黄土高原,崩塌亦为重要的侵蚀方式之一,它形成沟道、并为河流泥沙的重要来源之一。基本建设应尽可能避开崩塌发生区,并可采用加固、排水、削坡、灌浆、绿化等工程与生物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崩塌collapse

在地势陡峻、地质条件复杂的斜坡上,巨大的岩体或土体因长期风化侵蚀或地震的影响,突然脱离母体,在自重作用下,急剧向下倾倒,崩落、翻滚和跳跃等变形现象。其特点是先兆不明,突然发生,每次崩塌都沿新的破坏面而下,且崩塌体多脱离崩床,堆于坡角,崩落后不能保持体内岩块或土块的相对位置。崩塌规模大小不等,其后果严重者可摧毁线路、桥梁、堵塞河道,毁坏农田和村庄。各种工程设施原则上应避开有可能发生大中型崩塌地段,特别在地震高烈度地区。治理时应按照斜坡上岩石的结构和病因,参考当地极限稳定的山坡,对其不同部位分别进行加固、刷坡和减重,有条件时可建造遮拦建筑物,如洞、棚、栅栏和挡石墙等。

崩塌avalanche

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瞬息间发生垂直坠落的现象。大多发生在未形成自然倾斜角的山坡或沟壁上,因地表径流使土体产生裂隙,或因基部受到水流的冲淘,使土体失去平衡而发生崩塌。崩塌发生时,具有很大的动能,使土体破碎。崩落时有时岩块发生滚动、撞击,并发生跳跃。在地面组成物质疏松深厚的地区,崩坍往往是沟谷扩展的主要形式,对土地的破坏蚕食作用极大。

崩塌benɡtɑ

境内黄土高原区重力崩塌较普遍,主要发生在原边陡坡处、沟底河流两岸以及沟头。新老崩塌松散物质充填谷底,小者数立方米,大者可达数万立方米,甚至几十万、上百万立方米。崩塌物在谷坡坡麓带形成倒石锥。崩塌能急剧引起沟岸扩张,沟头延伸。大的崩塌能堵塞河沟,有时可形成自然水库的土坝。淳化县的金池、辛店、嘴头水库,乾县的红岩水库,彬县的四郎池水库等都是在大塌方的基础上加工改造而成的。淳化县官庄老城沟于1978年一次暴雨后发生崩塌,崩塌体长110米、宽5米、深30米,崩塌物约16万立方米。崩塌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很大的威胁。黄土高原区一些地方的窑洞多在沟边,每逢雨季或暴雨时,都有发生崩塌的危险。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