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巴勒斯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巴勒斯坦位于地中海、死海、约旦河之间。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界处,与黎巴嫩、叙利亚、约旦、埃及为邻。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 (1947年11月分治前巴勒斯坦地区总面积)。海岸线长198公里,是重要的战略、经济要地。境内西部为地中海沿岸平原,东部为约旦河谷地、死海洼地和阿拉伯谷地。中部为山区和高原,一般海拔为600-1000米,被加利利山、萨马里山和米迪山贯穿。北部梅隆山海拔1208米,为全境最高点。气候属亚热带地中海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南北雨量悬殊,最北部年降水量6000毫米,最南部仅50毫米。人口439万 (1983年数字,包括流落在其他国家的巴勒斯坦人)。讲阿拉伯语。绝大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国正式诞生。首都耶路撒冷。 巴勒斯坦亚洲西部国家,全称巴勒斯坦国。国土疆界至今尚未确定。人口639万(1997年,包括流落在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巴勒斯坦人)。首都耶路撒冷。1947年11月29日联大181号分治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阿拉伯国家,领土面积为1.15万km2。决议规定耶路撒冷国际化,由联合国管理。但该决议未能得到执行。以色列通过1948年和1967年两次战争,先后占领整个耶路撒冷地区,并于1980年7月宣布耶路撒冷为其永久、不可分割的首都。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耶路撒冷为新成立的巴勒斯坦国首都。1988年11月20日与中国建交。12月15日成为联合国观察员。1989年阿拉法特当选为总统。截至1997年底已得到137个国家承认。1993年9月巴以签署巴自治协议后,以已陆续将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7座城市的民事管理权移交给巴方,巴在加沙、杰里科实行有限自治。1994年5月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成立。1995年5月巴以签署第二阶段自治协议,巴自治区扩大到约旦河西岸6座城市。1997年1月17日巴以正式签署希伯伦协议,以色列10日内从希伯伦市区4/5的地区撤出,并将于1998年8月前分3个阶段从西岸农村地区撤军。境内中部为高原区,海拔500~1000m;北部加利利高原上的梅龙山海拔1208m,为全境最高峰。约旦河为境内重要河流,全长360km。属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地中海沿岸7月平均气温28℃;中部高原上的耶路撒冷23.3℃;东部谷地死海附近气温高达31.1℃。冬季(1月)耶路撒冷平均气温8.8℃,沿海与谷地气温14℃左右。北部高地年降水量1000mm,沿海平原和中部高原400~700mm,东部和南部地区不到200mm。经济以农业为主,其他有建筑、加工、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1998年国民生产总值45.09亿美元。1996年人均收入650美元。2000年人口881万。其中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人口为351万,其余为流亡在外的难民。国庆日11月15日。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35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10美元。2002年通货膨胀率5.7%。失业率31%。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