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巴拿马运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巴拿马运河Banama yunhe为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国际通航运河,在巴拿马中部,是凿通地峡陷落带而成的。全长81.3公里,宽150~304米,最小水深13.5米,可通航4.5万吨巨轮。船只通过运河需经三级船闸,逐级提高水位,升至海拔26米,然后经过加通湖,再经三级船闸下降至海平面,全部航程需8~9小时。1881年由法国公司开凿。后因公司破产而中断; 1904年由美国重新开凿,至1914年8月15日完工,1920正式通航。可缩短两大洋间航程5000~10000公里。每年约有1.5万艘船只通过,货运量达1亿吨以上。运河两侧共宽16公里地带,称巴拿马运河区,面积1432平方公里,被美国占领。巴拿马人民为收回运河区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终于迫使美国与巴拿马在1977年签订了新条约,规定到2000年由巴拿马收回运河全部权益和运河区。 巴拿马运河Banama yunhe位于中美洲巴拿马共和国中部,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国际航线水道。地处南、北美洲分界线的巴拿马地峡,北起加勒比海利蒙湾沿岸的克里斯托瓦尔,南至太平洋巴拿马湾沿岸的巴尔博亚,加上两端海湾的深水航道,全长81.8公里,河宽152.4—304米,水深13.5—26.5米。河段水面高出海面26米,靠南、北出口处各设的3道水闸来调节水位。航道弯曲,略呈“S”型。于1914年开凿完毕,1915年通航,1920年开始向国际开放。美国于1903年强迫巴拿马签定不平等的《美巴条约》,取得对该区“永久占用和使用权”,划运河两岸宽16公里、1 432平方公里的地带为运河区,成为美国在巴拿马的“国中国”。1977年9月7日巴拿马和美国签订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将于1999年底由巴拿马收回运河和运河区的主权。巴拿马运河将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航线缩短了1万多公里,方便了美洲东西海岸及其与亚洲、大洋洲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运河可通4—4.5万吨海轮,主要货运品为煤、焦炭、石油及其制品、谷物、矿石、金属及硝酸盐等。主要港口有科隆、巴拿马城的外港巴尔博亚。 巴拿马运河区 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国际运河。位于巴拿马共和国中部。通航后,两大洋沿岸之间的航程缩短5000—10000多公里。1881年施工,1900年中断。1904年续凿,至1914年8月竣工。全长81. 3公里,通过运河的最大船舶为65000吨级。年通过的货物量超过1亿吨。 巴拿马运河连通太平洋的巴拿马湾至大西洋的利蒙湾的运河。全长81.3公里。安孔山上一面176平方米的巴拿马国旗悬挂在45米高的钢质旗杆上。乘船行于河上,可欣赏运河这一人类的杰作,饱览两岸媚人的风光。参见“交通”中的“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运河Panama Canal位于巴拿马中部。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著名国际运河。全长81.3公里,宽91—304米。有船闸6座,用以调节水位。通7.6万吨巨轮。1881年开凿,1914年完工,1920年正式通航,使两大洋航程缩短5000—10000公里。运河及其沿岸宽16.09公里,面积1432平方公里的地带,被划为巴拿马运河区。1903年美国通过不平等的《美巴条约》取得运河开凿权和运河区“永久租让权”。1977年巴美重新签订新条约,规定到1999年底由巴拿马收回运河全部权益和运河区。为适应海上运输现代化要求,1984年1月动工修筑第二条巴拿马运河。新运河在现有运河西侧16公里处,工程约需10年。修成后效率将比现有运河提高10多倍,30—40万吨巨轮可畅通无阻。参见“交通”中的“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运河Panama Canal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航道,著名国际通航运河。位于巴拿马中部地区,从1881年起开凿,至1914年完工,运河全长81.3km,宽91~304m,水深13.5~26.5m,可以通过6万吨级以下和宽度不超过32m的船舶。运河两端高潮时水位差5~6m,因而需要建船闸通航。靠太平洋端进出运河要经过二级船闸和一级船闸,靠大西洋端进出运河要经过三级船闸,运河共有船闸6座(3处双线船闸)。船舶通过运河时间平均需14h,其中过船闸时间为4h。运河原由巴拿马与美国共管,根据1903年签定的美巴条约,2000年元旦,运河和运河区已由巴拿马共和国收归国有。 巴拿马运河穿过巴拿马地峡最低部分,位于巴拿马境内,在巴尔沃阿市和克里斯托瓦尔市附近把太平洋和大西洋连接起来。与苏伊士运河同属具有世界战略意义的两条运河。19世纪中期英国和美国争夺运河开凿权。法国利用英美矛盾,于1879年开始建设,由于法国公司倒闭,1901年根据英美条约,运河开凿权转归美国。运河于1904年开始动工,1914年8月15日首次通航。运河全长约82公里,宽152~304米,两端各有3对水闸,在船只通过时把水位提高26米,然后再降至海平面。巴拿马运河大大缩短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的航程,美国东、西海岸之间的航程比绕道南美洲合恩角约缩短14800公里; 从欧洲至亚洲东部或澳大利亚约缩短3200公里。由于巴拿马运河不能通过航空母舰和巨型油轮,因此计划在中美洲选择其它路线开凿沟通两大洋的新运河。 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中部,是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的要道。1878年,法国1家公司取得巴拿马运河开凿权,1879年成立巴拿马运河公司,1881年开工。因管理不善、贪污等原因,1888年工程停止,运河公司宣布破产。1893年,运河公司把开凿权转让给美国,并胁迫巴拿马国签订《美巴条约》,获得低价开凿和运河区租让权,宣布河两岸总宽16.09km属美国占领,称为运河区,形成“国中国”。1914年运河开通,前后历时34年,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航道,比绕道麦哲伦海峡,航程缩短5000n mile。全长81.3 km,宽150~304 m,水深13.5~26.5 m。现在每年通过的船只达15000多艘,总吨位1.9亿 t。 巴拿马运河Panama Canal贯穿巴拿马地峡的一条运河,1904年开始修建,1914年通航,1920年正式开放,运河修建费用为4亿美元,后又修建了改进设施和附加设施,致使修建费用增长。主要负责修建该工程的工程师为乔治·W·戈索尔斯上校。运河长50英里,宽110英尺,深41英尺,系湖泊—船闸式运河,共有12座船闸。运河走向是从西北向东南,太平洋一端在大西洋一端以西27英里。1950年,通过运河的货运量为3000万英吨。该运河是巴拿马共和国最大的经济资产,国民收入的约三分之一来自在运河区工作的巴拿马人的工资和美国人在运河区的花费,运河由巴拿马运河公司管理。该公司于1951年建立,取代巴拿马铁路公司。巴拿马运河公司由联邦颁发特许状成立,系一自主公司,经营运河及与运河有关的商业企业,如巴拿马铁路公司、日用物资供销店、电影院和商店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