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布氏锥虫病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布氏锥虫病trypanosomiasis brucei布氏锥虫(Trypanosoma brucei Plimmer and Bradford,1899)寄生于家畜的血浆中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广泛分布于非洲15°N至25°S之间。虫体多形,波动膜发达。长型虫体长29~42 μm;短型平均长18 μm,且无游离鞭毛。以舌蝇为传播者。马属动物发病严重,急性病程2~4周,慢性几个月,症状包括间歇热,迅速消瘦,眼、鼻有分泌物,黄疸和皮下水肿;慢性病例发生瘫痪和贫血。牛较有抵抗力。羊与马一样严重,表现发热、厌食、减重、皮下水肿、神经紊乱和中度贫血。犬猫也常为急性,呈现发热,消瘦,眼睑、胸部水肿,有的还发生结膜炎、角膜炎和眼失明以及神经症状并导致麻痹。急性病例可在外周血液中、慢性病例可从淋巴结、脊髓液涂片中检出虫体。防治方法同伊氏锥虫病(见“伊氏锥虫病”)。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