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席帽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席帽一种帽子。宋高承《事物纪原·席帽》:“《实录》曰,本羌人首服。以羊毛为之,谓之毡帽,即今毡笠也。秦汉竞服之。后故以席为骨而鞔之,谓之席帽。女人戴者,四缘垂下网子以之蔽。今世俗或然。” 席帽xímào用藤席为骨架编成的帽子,形似毡笠,四缘垂下,用以蔽日遮风雨,女子亦用以遮面。唐代长安席帽较为流行,并演变为以席藤制成和以毛毡制成两种形制,均有帽檐。以席藤制者较大,有的还加油以作御雨之用,以毛毡制者较厚,檐也较小。宋代沿袭唐风,未有功名的士人外出时,多以席帽自随。南宋时席帽、裁帽又为品官之服。晋崔豹《古今注·席帽》:“本古之围帽也,男女通服之。以韦之四周,垂丝网之,施以珠翠。丈夫去饰……丈夫藤席为之,骨鞔以缯,乃名席帽。”唐李济翁《资暇集》卷下:“永贞之前,组藤为盖,曰席帽。取其轻也。”唐皇甫氏《京都儒士》:“遂于壁下寻,但见席帽,半破在地。”五代后唐马缟《中华古今注》卷中:“席帽,本古之围帽也。男女通服之……藤席为之,骨鞔以缯,乃名席帽。至马周以席帽油御雨从事。”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二:“盖国初犹袭唐风,士子皆曳袍重戴,出则以席帽自随。”高承《事物纪原》卷三:“《实录》曰,本羌人首服,以羊毛为之,谓之毡帽,即今毡笠也。秦汉竞服之,后故以席为骨而鞔之,谓之席帽。女人戴者四缘垂下网子以自蔽,今世俗或然。”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三:“今席帽、裁帽分为两等:中丞至御史与六曹郎中,则于席帽前加全幅皂纱,仅围其半为裁帽。非台官及至郎中而上,与员外而下,则无有为席帽。”清钱谦益《客途有怀吴中故人》诗:“青袍奉母谁知子?席帽趋时自有人。”清李调元《南越笔记》卷一:“今粤中女郎善操舟,皆戴席帽。四围施巾以蔽面。即古制所称苏幕遮也。” 席帽(《清明上河图》) 席帽(敦煌唐代壁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