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仫佬民居―――地炉四季火不熄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仫佬民居―――地炉四季火不熄分类:【中国民俗】 仫佬族聚族而居,同姓的一般都住在一村,村落分布于水田间的平地上,住房多是泥墙瓦顶屋,正屋、下屋平行各三间,正屋的中间为厅堂,正壁后是妇女做针线活的场所,厅堂两侧各前后两间卧室,前房较宽敞,是老人的卧室,后房较狭窄,是年轻人的卧室。厅堂大门的左侧或右侧设有“地炉”,这一风俗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明代嘉靖年间田汝成于《炎徼纪闻》中56记载:“仫佬人掘地为炉燃烧白炭。”白炭为无烟煤。从罗城县寺门到四把这近百里的狭长地段里,山峦重叠,煤藏丰富,被称为“煤乡”。仫佬人的“地炉”即是在地上挖个坑,用砖砌炉底,架上炉桥,砌好炉膛(深约一二尺),炉口宽四至六寸,炉旁埋下一个盛水的坛罐。炉前砌个煤灰坑,用三合土垒实,“地炉”就做成了。仫佬人家地炉一年四季、一天到晚不熄火。日里添一次煤,煮饭、炒菜、烧水等用火方便。晚上在锅里放上适量的水和米,第二天早上就有早粥可吃;如果是放上水和菜、糠,则在天亮时便可以熬得一大锅猪潲喂猪。一年四季,地炉都有用场:春天防潮,夏天雨季烘干湿谷,秋日烤红薯、萝卜干、干菜,冬天取暖。寒天过年过节,亲朋欢聚,围坐地炉吃火锅,别有一番风味。 仫佬族地炉(罗日泽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