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干崖宣抚司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干崖宣抚司官署名。明代置。一级军政府。隶云南布政司。《明史·地理志》: “干崖宣抚司。(元镇西路。)洪武十五年 (公元1382年) 三月为府,后废,属麓川平缅司。永乐元年 (公元1403年),正月析置干崖长官司,直隶都司,后属金齿军民指挥使司。宣德五年 (公元1430年) 六月复属都司。正统三年 (公元1438年) 五月复属金齿军民指挥使司。九年六月升宣抚司,直隶布政司。(东有云笼山,西有大盈江,又南有槟榔江,自吐番界流合焉,东有安乐河,即小梁河,下流经云笼山下,曰云笼江,经司治北,析而西,合于槟榔江。又西北有南赕 (tan),元置,洪武中废。又西有雷弄、盏达等部。) 东北距布政司23程。” 干崖宣抚司傣族土司名。明正统九年(1444)设置。以刀伯便为宣抚副使。治所在今云南盈江县东北干崖镇。辖境相当今盈江县大盈江流域。干崖旧名干赖赕,为傣族聚居区。元中统初内附。至元十三年(1276)其地置镇西路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镇西府。永乐元年 (1403) 置长官司。正统九年(1444),升为宣抚司,与南甸、陇川两宣抚司合称“三宣”。辛亥革命后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