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干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干旱ganhan见旱灾。 干旱aridity生长季内长期无雨或少雨,引起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气候现象。干旱的强度取决于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和植物的耐旱强度。干旱类型有: 干旱ɡɑnhɑn境内的主要气象灾害。发生次数之多、影响范围之大、造成损失之烈,居其他气象灾害之首。仅1959年~1984年,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659次,其中大旱78次(旱期≥100天,旱期内降水少于60%),小旱、中旱(旱期30天~99天,旱期内降水偏少40%~50%以上)581次,平均每年有25次干旱发生。干旱按季节可分为春旱和春夏连旱、夏旱和夏秋连旱(包括伏旱)、秋旱和秋冬及冬春连旱、冬旱和冬春连旱、全年大旱等10类。春旱和春夏连旱:春旱以小旱为主,全市约3年一遇。北部五县发生较多,平均2年左右一遇。南部县市区发生较少,平均4年一遇。春夏连旱以中旱为主,无小旱,大旱极少,以南部县市区发生较多。夏旱和夏秋连旱:夏旱以小旱为主,全市平均2年一遇,多出现在6月份。境内南部县市区比北部五县发生的机会多,且以中旱为主。夏秋连旱发生机会少,但大多为中旱、大旱,且多在南部县市区出现。秋旱、秋冬连旱和秋冬春连旱:秋旱全市3年~4年一遇,是干旱发生最少的季节。秋冬连旱2年左右一遇,均以中旱、大旱形式出现。干旱严重时持续到来年春季,形成秋冬春连旱,以大旱为主,平均5年~6年一遇,且多发生在北部五县。冬旱和冬春连旱:冬旱几乎每年都有,多发生在北部五县。冬春连旱多出现在南部县市区,北部五县较少。干旱具有周期性、连续性、交替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干旱基本有10年~11年的明显周期,如建国后境内发生干旱的1959、1969、1977、1979、1986年,都大致与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性相吻合;干旱发生具有持续性,既有一年之内各个季节连续发生干旱的,也有两年或三年以上连续出现的;有些年份,干旱、雨涝及其他灾害交替出现;由于各县市区所处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差异,干旱的分布和危害程度也不尽相同。北部五县小旱多,影响较小。南部县市区以中旱、大旱为主,次数多且严重。分布趋势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干旱大气中出现温高湿低致使植物干枯的自然现象。连续大范围降水不足是四川干旱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春旱、夏旱、伏旱和冬旱。春旱发生在三四月份,以川西南河谷和盆地西部最严重。夏旱出现在五六月份,以盆地中部发生频率最大,盆地西部及川西金沙江河谷次之。伏旱发生在七八月份,以盆地东部最严重,频率高达70%以上。20世纪以来四川出现连续干旱的年份有1924年~1925年、1933年~1937年、1942年~1946年,1959年~1961年、1968年~1969年、1971年~1972年、1976年~1977年、1987年~1988年、1990年~1993年。干旱是四川主要的气候灾害,不仅造成四川农村田面龟裂,作物干枯,粮食减产,而且还引起工业、电站用水紧张,人畜饮水困难。 干旱壮族地区干旱较频繁。据统计资料,1470年至1949年共480年中,广西大约每两年发生一次旱灾。建国后随着灌溉面积的逐年增加,干旱发生频率有所减少,但仍时常发生。导致干旱的主要原因,是季风进退失时。干旱以春旱最为频繁,秋旱次之,夏旱较少。冬季少雨干燥,但气温低,蒸发少,影响也小。 干旱气象灾害。天水市大气降水及土壤水分季节性亏缺,导致春、夏、秋、冬四季中都可能出现干旱时段,尤以春旱、春末初夏旱、伏旱、秋旱影响最大,成为制约天水市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干旱地域分布特点为:渭北秦安县、武山县、甘谷县发生频率最高,灾情较重,其次为河谷川区麦积区及秦州区,高寒阴湿区清水县、张家川县相对较轻。最易发生、危害最重的是伏旱,平均5年一遇。1993年至2000年连续8年大旱,历史罕见。 干旱新疆气候的基本属性。无论南北疆,其年降水量远小于年蒸发量。若以干燥指数表示,北疆平原在4以上,南疆≥10以上,表明新疆为永久性干旱。原因:❶河流受山区降水量和山区温度(冰雪融水)制约,具有季节性周期,干旱集中在春、夏季,北疆西部集中在3—6月。 干旱甘肃省是全国降水量稀少的省份之一。干旱是本省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据记载自清朝以来300多年中,有旱灾的年份共计144年,其中范围广,灾害重的有33年,大旱年一般要持续2至3年。如1928年的大旱持续到1929年, 1941年出现大旱, 1942年、1943年连续旱, 1971~1973年连续3年大旱。凡大旱年都是春、夏两季连旱。从平均情况而言,2年多一小旱, 9年多一大旱,俗称 “三年一小旱”, “十年一大旱”。但从非平均情况看,不连续出现干旱的次数占总干旱次数的74%, 干旱连续2年或3年的占总次数的26%,连续性干旱一般不超过3年。从农业生产的实际意义上讲,干旱几乎年年有,只是范围大小,出现的时间、地点和危害的程度不同而已。干旱在甘肃省影响的地域广, 发生频率高,对农业生产危害最大。大旱之年,影响春播作物下种出苗或出苗后因旱而枯死, 有些地方人畜饮水都发生困难。特别是春末初夏旱和伏旱,对夏秋作物危害很大, 轻则减产, 重则颗粒无收。 干旱因水分供应不足而造成用水困难和农作物减产的灾害。世界上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历史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2155年间就有1056次旱灾。据统计,近40年干旱受灾面积为自然灾害的60%。气象上常以连续3个月降水距平百分率-25%~-50%为干旱;超过-50%为严重干旱。大范围干旱常与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有关。抗旱办法有8:❶调整农业布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