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广陵散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44 广陵散

琴曲。又名《广陵止息》。付玄《琴赋》云:“马融(79—166)谭思于《止息》”;三国魏晋时曾以相和楚调但曲的形式,作为“琴、筝、笙、筑之曲”广为流传。今存琴谱首见于《神奇秘谱》。据该书编者称,此曲系取自“隋宫中所收之谱”。全曲共45段,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其中虽有后人增益,而正声前后三部分尚保留着原曲面貌,“曲终歌阕,乱以众契”,结构上明显受有相和大曲的影响。因乐曲分段标题有“取韩”、“投剑”等目,近人多认为它系源于蔡邕(133—192)《琴操》所载以反抗暴君、歌颂正义为主题的 《聂政刺韩王曲》。

广陵散

中国古代琴曲。又名“广陵止息”。是以战国时聂政刺韩相为题材的大型器乐叙事曲。汉应璩(190—252)在给刘孔才的书信中已提及“听广陵之清散”;魏嵇康在《琴赋》中提到琴曲中有“广陵止息”。“散”有散乐之意。先秦时散乐是指一种民间音乐,有别于宫廷宴会与祭祀的雅乐。汉晋间“广陵散”曾作为相和歌流传。“广陵散”的曲调优美,具有叙事性。低音区的打击乐器声衬托着铿锵的节奏,暗示着故事的戏剧性。“广陵散”属于“慢商调”。慢商调是琴的一种调弦法,即降低第二弦商音与第一弦宫音相同。这种调弦法有助于表现作品的激昂慷慨情绪,双弦弹奏低音,浑厚坚实,有气势磅礴之感。

广陵散

古琴曲。又名《广陵止息》,作者之名已佚。盛行于东汉,魏晋时 “竹林七贤” 之一的嵇康即以善弹此曲而著称。后嵇康被害,临刑前,亦奏此曲以表明心志。嵇康死,其曲遂绝。此后,隋朝宫廷搜辑民间曲谱,亦曾收录此曲。至唐代,又传入民间。南宋高宗建炎年间 (1127—1130),复被宫廷收录,传至今日,并受到历代琴曲家的推崇。宋代音乐家陈旸所著《乐书·琴论》即指出: “众乐,琴之臣妾也; 《广陵》,曲之师长也。”该曲源于汉、魏时期的 “相和歌”,为楚调 “但曲” 之一,既可独奏,也可合奏。其内容,则为描述“聂政刺杀韩王”的历史故事。今所见琴谱,最早收入明代朱权所编之《神奇秘谱》卷上《太古神品》。有解题,以叙该曲流传之概况。全曲分为: 开指 (一段),小序 (三段),大序 (五段),正声 (十八段),乱声 (十段),后序 (八段),合计四十五段。为历时最久,曲调最长的古曲之一。

广陵散

古琴曲。最早可能是广陵地区(今江苏扬州)一带的民间乐曲。东汉中期出现,三国时已成为一首大型乐曲。传说是描写战国工匠之子聂政为父报仇刺杀韩王的故事,表现出悽恻、悲愤的情绪。三国魏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后在唐代教坊仍为经常演奏曲目。南宋后失传。现存传谱见于《神奇秘谱》。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3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