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庐隐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庐隐1899—1934Lu Yin

现代女作家。原名黄淑仪,后改名黄英。福建闽侯人。
庐隐从小被遗弃,失去母爱,病痛缠身,九岁那年被送进北京一所教会学校住读。1913年她考取了北京女子师范学校的预科,中学毕业后曾在北京、安徽、河南等地的一些中小学任教。1919年她以旁听生名义进入北京国立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学习,年底转入正式生。此间她深受“五四”新思想的影响。1921年她加入文学研究会,并从此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到安徽宣城中学教书,次年到上海大夏大学任女生指导,后又当过北京市立女子中学校长。1930年东渡日本,同年底回国。1934年5月13日因难产去世。
庐隐从1925年起,先后创作出版了《海滨故人》、《曼丽》、《灵海潮汐》等短篇小说集,这些作品大都以恋爱为题材,对恶浊的社会、丑恶的人生发出愤怒的诅咒,表达了反封建的基本主题,但也时常流露出部分时代青年悲观厌世的消沉情绪。1929年以后又出版了《归雁》、《象牙戒指》、《女人的心》等中篇小说,艺术风格由沉郁逐渐转向明快,但在取材和反映生活的深度方面进展不大。1936年作为遗著出版的中篇小说《火焰》,正面描写上海“一二八”事变,集中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暴露了日本侵略军的罪行。这部作品明显突破了作者以往的创作风格,增强了现实主义力度。庐隐的小说创作,大多带有浓厚的自叙传性质,因而在艺术描写上注重感情的抒发和情绪的渲染,给人以亲切自然的感受;但往往缺乏缜密的构思,作品的结构较为松散,有些人物形象不够鲜明饱满,这不能不影响她的小说的艺术成就。此外,庐隐还创作了一些各具特色的散文和诗歌,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时代青年的内心世界。庐隐作为“五四”时期著名的女作家,在现代文学史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庐隐1898—1934

现代小说家。曾用名黄英。她从封建家庭牢笼中挣扎出来,热情里带着过敏,空想而怯于行动,好强而其实脆弱,因此只能在矛盾中度着苦闷、哀伤的生活。反映在她以探索人生问题而开始的创作生涯上,就是想努力“打破人间的迷梦,揭开欢乐的假面具”,充满着恨世、厌世情绪。从她所创作的小说《或人的悲哀》起,“人生是什么”的焦灼而苦闷的呼问在她的作品中就成了主调。在这部小说中的亚侠,受不住环境的刺激和疾病的折磨而自杀;另一部小说《丽石的日记》里的丽石,在同性恋爱的幻想破灭之后,抑郁地死于“心病”;收集在《海滨故人》短篇集中的作品,也差不多都是“穿了恋爱的衣裳”对“恶浊的社会”、“糟糕的人生”和“人类的自私心”发出的诅咒。这里面自然有她个人的经历以及叔本华厌世哲学的影响,却也代表了“五四”以后一部分已经觉醒而仍负荷着几千年传统思想重压的女知识青年所共有的精神状态。此后的短篇集《曼丽》、《灵海潮汐》中,《父亲》和《秦教授的失败》等小说都揭露了旧家庭代表人物的种种丑态,表现了她对封建当权者的愤慨,较有社会意义。1936年初,作为她的遗著出版的中篇小说《火焰》,正面描写了上海军民奋起抗战的“一二八”之战,表现了她关心现实的精神和突破旧题材的可贵努力。

庐隐1898—1934

女作家。原名黄英,福建闽侯人。1921年参加文学研究会。著有短篇小说集《海滨故人》、《曼丽》等。多以妇女为题材,在探索人生意义方面,有悲观厌世色彩。

庐隐1898~1934

现代女作家。福建闽侯人。1918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毕业后曾任中学教员,女中校长。1921年在《小说月报》发表第一篇小说《一个著作家》,控诉罪恶社会、歌颂纯真爱情。1925年出版第一个短篇小说集《海滨故人》。1930年东渡日本,同年底回国后陆续出版中篇小说《归雁》、短篇集《灵海潮汐》、中篇小说《象牙戒指》,以及《庐隐自传》、《东京小品》,短篇小说集《曼丽》、《玫瑰的刺》、中篇小说《女人的心》等。她是一位有才华的女作家,“五四”时期与冰心齐名,也是文学研究会成员。她艰苦地探索人生,真实地反映了“五四”时代青年的面影。茅盾说: “读庐隐的全部作品,就仿佛再呼吸着‘五四’ 时代的空气”,“在反映了当时苦闷彷徨的站在享乐主义的边缘上的青年心理这一点看来,《海滨故人》及其姊妹篇是应该给予较高的评价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5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