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弟子职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弟子职

中国古代学生守则。载《管子》。《汉书·艺文志》单独著录《弟子职》一篇,列入六艺孝经类。清王筠认为:“《弟子职》在汉初已被重视,为教育弟子之法。”(《弟子职正音·序》)约在东汉时,列入《管子》。后汉应劭称《弟子职》为管仲(生平见《管子》条)作。清王宗炎谓管子尝以之为教,后人缀拾旧闻,附于此书。郭沫若谓此书“当是齐稷下学宫之学则”。
稷下学宫是规模宏大的寄宿学府,设备齐全,为了便于管理来自各地、程度不一的弟子,制订了有关作息制度章则《弟子职》,对饮食起居、服饰仪表、尊师修业、课内课外纪律作出规定。其为世界上率先的寄宿生守则。
《弟子职》主要内容,清王筠在《弟子职正音》中归纳为学则、早作、受业、对客、馔馈、乃食、洒扫、执烛、请衽、退习十类。主要规定有:尊师重德,“先生施教,弟子是则。温恭自虚,所受是极”。接受教诲,要“见善从之,闻义则服”。敦品励志,务期“志毋虚邪,行必正直”。并且对日常照顾先生生活,以及款待宾客的礼节行为作了具体规定。其次注重进学修业,朝益暮习。规定了课堂教学、课中复习和课后复习的制度。还针对弟子年龄参差、程度高低,加以因材施教。此外讲求卫生、衣容整齐。一日三餐饮食卫生,从食前食后洗手到公共场地的洒扫等细节,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全文用四言对仗形式,便于记诵。确是一份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珍贵遗产。
《弟子职》单行本,历来受到重视,宋朱熹谓此乃“言童子入学受业事师之法”,“全似《曲礼》”。刻本众多,流传极广。主要的研究整理著作有十三种,刻本达三十二种之多。其中有乾嘉时任兆麟选辑、洪亮吉笺释、庄述祖《弟子职集解》,桂文灿《弟子职解诂》,王筠《弟子职正音》,王绍兰《弟子职古本考注》,邵承照《弟子职章句训纂》,民初宋育仁《弟子职说例》,杨钟羲《弟子职音谊》。此外清许瀚音、孙同元、王元启、王贞等,均有诂、注之类刊行本。

弟子职

中国古代学生的学则。始于战国时齐国“稷下学宫”制定《弟子职》,后为历代塾师相传教弟子之法。述弟子受业,应客、坐作、进退、洒扫、馔馈等仪节。

弟子职

我国古代学则。收入《管子·杂篇》。朱熹说它是“言童子入学、受业、事师之法”。分学则、早作、对客、受业、进退、馔馈、问师、乃食、洒扫、交友等,共十六节,较全面具体地规定了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如对待老师要“奉手问之,师出皆起”、“先生将食,弟子馔馈”;同学之间在学习上要相互切磋,交流提高,“各就其友,相切相磋,各长其义”;在道德修养上要“温恭自虚”、“毋骄恃力”、“见善从之,闻义则服”,注意日常的涵养磨炼,“游居有常,必就有德”,等等。这些规定对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和优良品德的培养无疑都是必须的。但有些要求未免苛刻繁琐。《弟子职》在古代传诵颇广,注本很多。著名的有:宋代朱熹的《仪礼经传通解》卷十,清朝洪亮吉《弟子职笺释》等。

弟子职

古代的学则(见《管子·杂篇》)。旧说乃古塾师相传教弟子之法。郭沫若认为当是战国稷下学宫的学则。阐述了弟子受业、应客、坐作、进退、洒扫、馔馈等仪节。注释本有清代洪亮吉的《弟子职笺释》、庄述祖的《弟子职集解》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