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宗禹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张宗禹?—1868

清朝末期捻军首领。安徽亳州(今亳县)人。张洛行族侄,绰号“小阎王”。咸丰五年(1855年),随张乐行在安徽雉河集会盟,后被太平天国封为梁王。他勇敢善战,所率之师纪律严明。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陷落后,与赖文光、任化帮等部合并推赖文光为首领,改变作战方法,以骑兵为主体,屡败清军。同治五年(1866年)捻军在河南许州分二部东西捻军,他率西捻军,入西北联合回民起义,直扑西安,歼灭湘军十三营。同治六年(1867年)冬,东捻军告急,他率军从陕西北部过黄河,经山西达直隶(今河北),以解东捻军之危。时东捻军已败。清政府调集大批军队围堵西捻军,他屡败李鸿章、左宗棠所部。次年五月(1868年6月)所部在黄河、运河、徒骇河之间,被清军歼灭,张不知所终。

张宗禹

捻军领袖。别号小阎王,安徽亳州人。1856年参加雉河集会盟。后接受太平天国梁王的封号。张乐行牺牲后与赖文光所率西北太平军余部合并抗清。1865年歼灭僧格林沁军。次年率西捻军转进陕、甘,与回民军联合作战。1867年回军援救东捻军。1868年8月西捻军覆没后突围,至直隶沧县(今河北沧州)孔家庄隐居,光绪年间卒。

张宗禹

清亳州张老家(今涡阳)人。幼读书,弱冠投族叔张乐行。1856年,捻军雉河集会盟,奉命领正黄旗兼领黄旗,为张乐行禁卫军。治军严谨,有“小阎王”之称。1860年率捻军3万奔袭苏北重镇清江浦,毙清淮海道关葆晋等,被太平天国封为“石天燕”。1863年清僧格林沁重兵围攻雉河集,张奉命突围入豫,与捻军陈大喜部会合。闻张乐行遇难,率部回师雉河集,杀叛徒杨瑞英、王怀义,复入河南。后与太平军陈得才、赖文光等部会合,易步为骑,以流动战术疲敌。1865年由鄂经豫入鲁,疾驰而东,再折而西趋,于曹州府西之高楼寨设伏,将尾追的僧格林沁清军围而聚歼,击毙亲王僧格林沁、内阁学士全顺和总兵何建鳌,使清军11000余名骑兵几乎全军复没。曹州大捷后率部围攻涡阳县城,因刘铭传淮军所迫,遂入河南。1866年捻军分军后,率西捻军入陕,于西安城东灞桥十字坡,歼灭陕西巡抚刘蓉部湘军,毙提督萧德扬及记名提督杨得胜。围攻西安不下,于次年过渭北,会合回民起义军。后南下宜川,入山西,以“围魏救赵”策谋救东捻军。1868年入河北、逼易州,军锋直达京郊芦沟桥。三月,自内黄渡卫河,入山东,为清军河防工事所困,值阴雨连绵,雨水成灾,捻军被圈困于山东内黄河、运河及徒骇河之间,茌平南镇一战全军覆没,仅率18骑突围,后不知所终。其下落有三说:一、败后逃至仓县孔家庄隐匿,后病死。二、潜走新疆,与回民起义军首领北走俄罗斯。三、遁入空门为僧。

张宗禹

捻军首领。安徽亳州(今亳县)人。咸丰五年(1855年)随张乐行参加雉河集会盟。同治三年(1864年)与赖文光领导新捻军,驰骋在鄂豫鲁皖等地,封为梁王。1865年参加全歼僧格林沁骑兵的高楼寨战斗,后又粉碎曾国藩的封锁围攻。1866年领西捻军进兵陕甘,联合回民军。1867年底,为驰援东捻军,从陕北率兵东进,于1868年夏到达鲁北。旋被清军围困于黄河、运河、捷地碱河之间,继而被压缩于黄河、运河、徒骇河间的狭小地区。8月16日,在茌平与清军遭遇,陷入重围。仅率18骑突围,从南镇涉过徒骇河,不知所终。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