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闻天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68 张闻天1900—1976

江苏南江县(今上海川沙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转入外交战线。1950年1月被任命为中国出席联合国和安理会首席代表,因中国合法席位未被恢复,故未到职。1951年4月任驻苏联大使。1952年8月至9月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同苏联政府的政治、经济谈判。1954年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同年10月以中国政府代表身分作为观察员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保障欧洲和平和安全的欧洲国家会议。1955年1月回国任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协助周恩来主持工作,对外交业务和有关体制进行了必要的改进,倡议并领导筹建了中国第一所培养外事干部的专门学校——外交学院。1958年2月代表中国政府出席华沙条约缔结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长会议。1958年8月庐山会议后离开外交部。

张闻天1900—1976Zhangwentian

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江苏南汇县(今属上海市)人,生于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8月30日。1925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书记处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在中共中央负总责。1945年被选为中共七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驻苏联大使、外交部第一副部长。1956年被选为八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和彭德怀一起受到错误的批判,被定为“反党集团”主要成员,调离外交岗位,任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76年7月1日病逝于江苏无锡。1979年8月,中共中央为张闻天平反昭雪,举行追悼会。

张闻天1900—1976

又名洛甫,上海南汇人。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遵义会议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代替博古负总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委兼组织部长、外交部第一副部长。中共第七、第八届代表大会均当选为中央委员,八届一中全会当选为政治局后补委员,中共八届八中全会后,任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张闻天1900—1976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在一个较长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上海南汇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去苏联学习,并在共产国际东方部工作。1931—1935年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中共临时中央常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书记处书记。遵义会议后一段时期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负总责。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后的7年间,在中共中央主要担负理论宣传和干部教育方面的领导工作。抗战结束后在东北从事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建设工作。建国后从事外交工作。1959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庐山会议)后,离开领导岗位,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国内现实问题。主要著作收入《张闻天选集》(1985)。其中有很多伦理学思想。关于青年修养问题,指出青年要能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就必须(一) 要有坚定的、高尚的理想;(二) 要为实现理想奋斗到底;(三) 要学习实现理想的办法;(四) 要团结群众去实现理想(1938年《论青年的修养》)。认为待人接物问题是实现正确目的的重要方法之一。指出共产党人要认识中国人特有的民族的、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思想的、风俗习惯的各种传统和特点。在待人接物方面必须做到:第一,要有伟大的胸怀和气魄;第二,要有中国古代哲人那种“循循善诱”与“诲人不倦”的精神;第三,对人要谦虚和气、尊敬、仁爱、真诚坦白、“言而有信”;第四,要以光明正大、仁至义尽的态度去劝导别人(1938年《论待人接物问题》)。关于物质利益问题,提出了“计较物质利益”的命题,他说:“计较物质利益,并不只是计较个人利益,也是计较国家、集体的利益。我们不是利他主义者,也不是利己主义者,是两者的统一。”计较物质利益,目的“不仅是为了个人,也是为了集体,为了社会主义”。他还提出“集体利益同个人利益结合是社会主义优越性”(1961年《关于按劳分配提纲》)的命题。关于公私关系问题,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内,第一,私应该为公,私利应服从集体利益;第二,公中有私,集体利益包含有个人利益;第三,公还要为私,“要使人人为集体,还必须集体为人人”(1974年《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内的公私关系》)。

张闻天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1900年8月30日生。1920~1923年,先后到日本、美国求学和工作。1924年,在重庆、苏州等地教书。1925年6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赴莫斯科东方大学、红色教授学院学习。1931年2月回国,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同年夏,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1933年初,进入中央根据地。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2月,在中华苏维埃第2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负总责。1935年5月,兼任马列学院院长。1942年,到陕北、晋西北农村进行调查,曾长期担任中央宣传部部长、西北工作委员会主任。1945年6月,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46年春,任合江省委书记。1948年春,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委兼组织部部长、东北财经委员会副主任。1949年,任辽东省委书记。1951年,任驻苏大使。1954年底,任外交部第一副部长。1956年9月,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59年,庐山会议上受到错误批判,后被免去外交部副部长职务。1976年7月1日去世。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4:3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