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归因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归因guiyin

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推论出这些行为的内在原因的过程。对归因问题的研究已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中心课题。美国心理学家F·海德是归因问题研究的创始人。他重视行为的因果关系的研究,致力于探查行为的原因。他把行为的原因划分为两类,即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内归因是行为者倾向的、内在的个人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情绪、心境、态度、能力、努力等,外归因是产生行为的情境的、环境的因素,如奖惩、机遇、任务难度等。研究表明,人们归因时总是做比较有倾向性的内归因或外归因,对自己的成绩或他人的失败常做内归因,对他人的成绩或自己的失败常做外归因。稳定性归因是行为产生的相对不变的因素,如内在的能力、气质,外在的工作难度等。非稳定性归因是导致行为的相对易变的因素,如内在的情绪、外在的机遇等。一般内在的、稳定的归因较易预测行为的再发生,外在的、非稳定的归因使归因者对行为难以预料。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归因中常会发生各种偏差。归因偏差有由于认识的局限而产生的非动机性偏差,也有由于归因者某种动机或需要在加工信息资料中产生的夸大或缩小的偏差。继海德之后,凯利、维纳等相继对归因问题进行了研究,发展了海德的研究成果。

归因Guiyin

一种引起动机的理论假设,认为个体相信谁或什么是自己行为结果的原因,会反过来影响其动机作用。威纳(B.weiner)曾就人对自己行为结果的归因作了系统的研究。他认为有3种影响行为的归因的维度。❶归因的维度是内控与外控。所谓内控或外控的维度就是把事件的原因或者归之于内部的因素或者归之于外部的因素;
❷稳定性。把一种结果归之于运气好是一种不稳定的归因,因为大家都知道运气是易变的。而把结果归之于能力则是一种稳定的归因,因为能力是相对稳定的;
❸可控性。即一种原因是不是被认为处于一个人的控制之下。按照威纳的观点,对于行为归因既是外部的,又是可控制的。例如,如果一个学生由于教师给他的分数不公平,他感到沮丧,那么他对沮丧的归因就属于外部的和可控的。因为正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要对这种不公平承担责任,而且教师是可以控制自己所做的事情。归因的维度对于以后的行为具有不同的影响。假如一个人把生活中的成功或失败归之于外部的原因,那他就可能不会感到对于这些事件的更多的个人责任;如果强调的是内部原因,他就更可能为完成一件事而感到骄傲,并且会努力完成更多的任务。归因的稳定性的维度极大地影响到行为的坚持性和期待的变化。不稳定的归因意味着事情可能变化,所以会不考虑最初的失败而不断地对于可能得到的成功作出努力。稳定的归因则意味着事情不会变化,因此就可能长期地放弃努力,而且不会期望在这件事情上取得成功。归因的控制维度影响情绪以及对于事件的个人的责任。如果一个人认为一件不愉快的事情的发生并不属于某人的控制之下,他就会更冷静地接受这件事;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人把失败归之于不可控制的“缺乏能力”,那就会导致抑制和个人的退缩。研究表明,人们归因时总是做比较有倾向性的内归因或外归因。对自己的成绩常做内归因,对他人的成绩出于嫉妒可能做外归因。一般地内在的、稳定的归因较易预测行为的再次发生;外在的、不稳定的归因使归因者对行为较难预料。人们的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归因中常会发生各种偏差。归因偏差既有由于认识的局限而产生的非动机性偏差,又有由于归因者某种动机或需要(如自尊)在加工信息资料中产生的夸大或缩小某一原因的动机性偏差。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3: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