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彝族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彝族

彝族人口为65.7万人。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4省区。使用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6个方言,与汉族人居住联系比较多的彝族人能通汉语。彝族人过去流行多神崇拜,清初盛行道教,19世纪末年天主教、基督教传入,但信教的人很少。
彝族是中国一个人数较多、分布较广、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早在远古时代,彝族的先民就已在中国西南地区生息繁衍。古代生活在陕甘青的羌人的某些支系南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与西南的土著部落不断地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民族。他们的活动范围曾遍及今云南、四川、贵州三省的广大地区,各地的彝族人都传说他们是出自仲牟由,其所生6子发展为“六祖”部落。彝族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长期保持着奴隶占有制度,至20世纪中有些地方还残留着奴隶制,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彝族人有许多自称,因地而异,如“诺苏”、“纳苏”、“罗武”、“罗罗”、“米撒泼”、“撒尼”、“阿细”、“阿西”等,按广大彝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以“彝”作为统一的民族名称。
据彝族的民间史诗《梅葛》记载,天神在创世之初,派了他的五个儿子去造天。天造好了之后,便用雷电来试天,结果天裂开了,于是天神派五个儿子去将虎制服了,用虎的一根大骨做撑天柱,这样天就稳定下来了。他们又用虎头做天头,虎尾做地尾,虎鼻做天鼻,虎耳做天耳,左眼做太阳,右眼做月亮,虎须做阳光,虎牙做星星,虎油做云彩,虎气做雾气,虎心做天心地胆,虎肚做大海,虎血做海水,大肠做成江,小肠做成河,虎肋做道路,虎皮做地皮,硬毛做树林,软毛做青草,细毛做秩苗,于是便有了今天的世间万物。
虎被中国人视为百兽之王,它是力量和威严的向征,被彝族先民敬奉为原始图腾,成为吉祥与幸福的象征,由于虎被他们奉为祖先,因而在一些彝族人家中的神龛上供奉着虎形祖灵。大门上挂着虎形辟邪,墙壁上挂着虎图腾壁挂。在村寨路口设有形状像虎的石虎神,彝族人称虎神为罗尼,这是他们心中最崇高的神,虎神可以为他们消灾驱邪,可以保佑他们称心如意,吉祥平安。他们把自己、家庭、家庭的幸福,都寄托在虎神的护佑之下。
黑虎氏族是彝族的远古先民,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崇黑尚虎,即以黑虎为图腾,并且一直保持到现在。彝族人称虎为罗,许多地方的彝族人至今自称罗罗,即意为虎族。他们自认为是虎的民族,每年都要过虎节,日期从农历正月初八的接虎祖开始,到正月十五日的送虎祖结束。虎节期间,全族人共同欢乐,跳老虎笙、祭虎祖,以祈福消灾。他们在举行祭祖仪式时,用画有虎头的葫芦瓢来象征自己的祖先。
许多彝族人认为自己是虎人。有的村寨至今还流传着“人死一头虎,虎死一只花”的俗语。在他们的姓氏中,常见的罗就表示他们是虎的后代。男人自称罗罗濮或罗颇,意思是雄虎;女人则自称罗罗摩,意思是母虎。彝族人过去就通行火葬,他们认为遗体火化之后便可返祖为虎了。在彝族人聚居的地方,还有许多以虎称呼的山冈、水流和村寨,因为虎人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就应以虎来为其命名。
云南路南彝族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塑造了一位美丽、勇敢、坚贞的撒尼姑娘形象。撒尼是彝族的一个支系。像传说中的阿诗玛一样,花包头至今仍是撒尼姑娘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花包头多为心灵手巧的姑娘亲手制成,长约3米,宽约0.17米,一条黑布作底,上面绣有数条彩色图纹,花色图纹的优劣,标志着姑娘的智慧和才能,也是青年择偶的一个标准。
彝族不同支系服饰各异,相对而言,男子的服饰传统特色已经不多。不过,凉山地区彝族男子还保留着古代遗风。他们在头顶脑门前蓄一绺长发,俗称“天菩萨”,象征男性尊严神圣不可侵犯。川、滇大小凉山的彝族男子则喜爱用青布或蓝布包裹头部,并在前额处扎出一长锥形结,以表示英勇威武的气概,俗称“英雄结”。据考古发现,云南晋宁石寨山西汉时代滇王墓出土的贮贝器上就发现此种头饰打扮的人物造型。可见,扎“英雄结”是相当古朴的传统。彝族男子还有将细牛筋编织而成的佩带斜挎在身上的习惯。此外,大小凉山山势险峻,气候寒冷,当地彝族群众喜用羊毛毯护身,俗称“擦尔瓦”。彝族人的擦尔瓦一年到头不离身,白天御风寒,夜晚当被盖,堪称凉山彝族的服饰象征。

031 彝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为6572173人 (1990年)。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以四川凉山、云南楚雄、红河等地区最为集中。有本民族语言,分为6种方言。有文字。其先民与古代氐、羌有渊源关系。隋、唐以来,曾先后被称为乌蛮、罗罗、卢鹿、罗落等。另有纳苏、诺苏、迷撒泼等多种自称。公元8至10世纪,乌蛮族的蒙舍诏的统治者曾建立奴隶制的地方政权。历史上,彝族人民曾多次举行起义或暴动,如云南哀牢山地区李文学领导的反清斗争,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后建立2个自治州、4个自治县,另与哈尼族联合建立一个自治州,与其他民族合建7个自治县。有丰富多采的民族文化。已发现的彝文文献上千种。有独具特色的音乐舞蹈。传统工艺美术有漆绘、刺绣、银饰、雕刻、绘画等。旧时一般信多神、毕摩,亦有人信基督教、天主教。

彝族Yizu

基本上集中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四省、区。人口约为657万人(1990年)。彝族有诺苏、纳苏、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等不同自称。彝族使用彝语,分为6个方言。1975年制定四川《彝文规范试行方案》,确定819个规范彝字,并开始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推行使用。佛教传入彝族地区已有长久历史。清初,道教在一些彝族地区盛行。19世纪末年又传入天主教与基督教。彝族服饰各地不一。凉山、黔西一带,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区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妇女通常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彝族饮料主要是酒和茶,部分彝区还保留木质食用器皿。住房一般和周围汉族相同,凉山彝族居民住房多用板顶、土墙。彝族文化源远流长。各地流传许多记载彝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彝文手抄本,已发现的有上千种之多。彝文著作中还保存着丰富的医药学资料。传统工艺美术有漆绘、刺绣、银饰、雕刻、绘画等。彝族音乐独具特点,舞蹈时总是有歌唱相伴。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节日期间,各村寨以于松木和松明子扎成许多火把,竖立于寨中、门前,入夜点燃,村寨一片通明。同时,人们手持小型火把,绕行田间、住宅一周。青年男女在寨中大火把周围弹唱、跳舞,彻夜不息。节日期间还举行宗教活动,祈求丰年。有的合村杀猪、宰牛祭神;有的抱鸡到田间祭“田公”、“地母”;有的在燃烧的火把上撒松香,以“驱鬼除祟”。

彝族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人口5453448人(1982年)。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为6种方言,原有爨文,1975年经过改造后推行使用。源于古代羌人。隋唐时分乌蛮与白蛮。主要从事农业,流行多种崇拜和道教。男子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妇女缠包头,束围腰。外出均身披擦尔瓦。有悠久的民族文化,采用夏历,传统工艺有漆绘、刺绣等。传统节日以火把节最为隆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保留奴隶制残余,盛行父系制,实行火葬。解放后,先后成立两个自治州和一些自治县。工农业生产有很大发展。

彝族

四川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称诺苏。汉文献记载与越嶲羌、青羌、叟有渊源关系,唐、宋时是乌蛮的组成部分,元、明以来史称罗罗、倮罗。主要聚居在凉山州、马边、峨边,其余分布在攀枝花市郊区和米易、盐边,甘孜州九龙、泸定,雅安地区的汉源、石棉,宜宾地区的屏山,泸州市的古蔺、叙永等县。人口1784165人。经历过漫长的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原始社会阶段。2世纪前后,今凉山彝族的祖先古侯、曲涅的居住地 “孜孜扑乌” (今云南昭通) 已进入阶级社会,此后这两支彝族先民先后渡过金沙江迁入凉山。元朝任命彝族原有的世袭统治者 “兹莫” 为土司。明代中叶“诺” (黑彝) 和 “兹莫” (土司) 的矛盾日益激化。清代前期,“诺” 取代 “兹莫” 的统治。1914年四川爆发彝族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拉库奴隶起义。1935年~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彝区,刘伯承和当地彝族首领果基小约丹举行著名的彝海结盟,并建立 “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解放前,大凉山地区还保持着奴隶占有制度,分兹莫、诺伙、曲诺、阿加、呷西五个等级; 其他地区基本上处在封建地主制经济发展阶段。解放后,经过一系列改革,建立1个自治州、2个自治县、46个彝族乡。操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原有一种象形音节文字,即爨文,进行规范后试行,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公布使用。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家庭世系按父系计算,凉山彝族实行父名、子名世代相连的命名制度。男子头顶留二三寸头发一小块,称 “子尔”,裹以长达数丈的青蓝帕成尖锥状,称 “子贴”,以示英武。无论男女老幼,经常披羊毛织的 “瓦拉” (披衫),汉称 “擦耳瓦”。一般信仰原始宗教,以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为特点,巫师称为 “苏尼”,祭司称为 “毕摩”。近代亦有人信基督教、天主教。死后实行火葬。彝历以冬月为岁首,四川彝族农历十月过年。最盛大的节日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主要从事农业,兼事畜牧业。彝族民间广为流传的长诗有 《勒俄特依》、《玛木特依》和 《阿姆尼惹》。

彝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 (区)。5,453,448人 (1982年)。与越巂羌、昆明、 青羌、 叟及乌蛮有渊源关系。 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原有一种象形音节文字, 即爨文,现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等地使用。信仰多神、毕摩、亦有人信基督教、天主教。1935—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彝族居住区时,彝族人民曾积极支援。解放前,四川大凉山及云南宁蒗小凉山彝族地区还保持着奴隶占有制度,分兹莫、诺伙、曲诺、阿加、呷西五个等级,其他地区基本上都处在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解放后,摧毁了封建制和奴隶制,先后建立了2个自治州、4个自治县,与哈尼族联合建立1个自治州,并与哈尼、回、苗、瑶、傣、壮、仡佬等族分别联合建立7个自治县。主要从事农业,部分地区兼事畜牧业。火把节为传统节日。

彝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诺苏”、“纳苏”、“聂苏”、“阿西”、“撒尼”等。人口6572173人。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主要聚居区有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路南、南涧、峨山、漾濞、宁蒗等彝族自治县,贵州威宁、广西隆林彝族和各族联合自治县。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和东南部六个方言区。彝文是一种音节文字,过去汉文史志称之为“爨文”或“韪书”、“倮文”、“罗罗文”等,常用字约2000多个,多自左向右直书。经济以农业为主,部分地区兼营畜牧业,农作物主要有玉米、荞麦、土豆、小麦、水稻等。服饰各地不尽相同,男子多穿黑色窄袖斜襟上衣和长裤,裤管极为肥大,妇女多着斜襟上衣和百褶长裙,男女均喜披擦尔瓦、披毡。住房亦有多种类型,典型的有贵州彝区的杈权房、凉山的棚屋、小凉山的木罗罗、大小凉山的瓦板房、草房、滇南彝区的土掌房等。节日众多,有生产性节日、社交游乐节日、纪念性节日、祭祀性节日,其中最著名的有彝年、火把节、新米节、插花节、斗牛节、赛装节等。宗教信仰以原始宗教为主,崇拜多神,相信万物有灵。其历史悠久,文化发达,还有自己的历法、音乐、歌舞、工艺美术等,绚丽多彩而又极富民族特色。

彝族

自称因地而异,有“诺苏”、“聂苏泼”、“腊鲁泼”、“迷撒巴”、“撒尼”、“阿西”等三十余种。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5,453,448人(1982年)。与越巂羌、巂昆明、青羌、叟及乌蛮有渊源关系。元、明以来史籍称为 “罗罗”、“傈罗”。历史上彝族人民同其他民族人 民一起不断掀起反帝、反封建、反奴隶制的斗争。1914年在四川爆发拉库奴隶起义, 为彝族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1935—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彝族地区时,彝族人民曾积极支援,不少青年随军北上。解放前, 四川大凉山及云南宁蒗小凉山彝族地区还保持着奴隶占有制度,分*兹莫、*诺伙、*曲诺、*阿加、*呷西五个等级。其他地区基本上都处在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操彝语, 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原有一种象形音节文字,即*爨文。进行规范后,现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等地推广使用。一般信多神、毕摩,亦有人信基督教、天主教。解放后,经过一系列社会改革,摧毁了封建制和奴隶制。先后建立两个自治州、四个自治县,与哈尼族联合建立一个自治州,并与哈尼、回、苗、瑶、傣、壮、仡佬等族分别联合建立七个自治县。主要从事农业,部分地区兼事畜牧业。火把节为传统的节日。

彝族

主要聚居在四川、云南、贵州等3省的自治州、自治县。人口为7762272人(2000),其中男3989391人,女3772881人。受教育程度:研究生801人,大学本科20119人,大学专科52165人,中专153103人,高中176369人,初中1124234人,小学3537042人,扫盲班330037人,未上过学1454867人。分布的行业:农、林、牧、渔业424453人,采掘业2813人,制造业7848人,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931人,建筑业2001人,地质勘察业、水利管理业259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3206人,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7430人,金融、保险业850人,房地产业101人,社会服务业2417人,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2035人,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7279人,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178人,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6436人,其他行业260人。从事的职业: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2722人,专业技术人员11814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5100人,商业、服务业人员10469人,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424172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14151人,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者69人。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6种方言。彝族原有1种音节文字,通称为老彝文,大约形成于13世纪。现存的老彝文大约有10000多个字形,经常使用的有1000多个。1975年制定了四川《彝文规范试行方案》,确定了819个规范彝字。彝文典籍浩繁,已整理出版的,如《西南夷志》、《勒布特衣》等。主要从事农业,种植玉米、荞麦、马铃薯等农作物,少部分地区种水稻。畜牧业是副业,手工业生产也相当发达。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4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