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形象思维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形象思维xingxiang siwei

存在几种不同看法:❶形象思维就是创造性想象;
❷形象思维是一种用形象或表象进行联想或想象的思维;
❸形象思维包括联想、表象、想象、情感和抽象思维五种成分,是人们在认识生活、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在艺术创造和科学思维过程中,塑造形象时完整而统一的心理活动.
实际上,形象思维作为思维过程的一种类型,主要着眼于事物的感性整体,并在关于事物表象的综合考察中,运用画面、场景、音响、声调、图表、语言文字和符号等直感表象信息,间接地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
形象思维本身也具有层次性:动作思维、具体思维、形象思维等.
构成数学科学的所有理想物,都有自己的“形”或“结构”,即存在“形象”.不过,数学形象已经不是形象思维初级阶段的那种形象,即单凭人的感官在其“所能感知的限度”以内的那种形象,而是超越人的一般感知限度,通过抽象思维而创造的理想形象.数学形象思维的研究对象是关于数学思维中抽象形象的产生、感知、特点和表述等问题.应指出,对大脑左右两半球的研究成果已为形象思维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开展数学形象思维的研究与实践,对数学科学的发展和数学教育要全面发挥学生的大脑功能、发掘其智能潜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形象思维xingxiang siwei

普遍存在的一种思维方式。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是理性认识中的两种不同方式。它们都是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的,但进行的方式不同。抽象思维是用抽象的方式进行概括,并用概念、规律、数字等抽象材料进行思维,对抽象思维而言,概念是思维的细胞;而形象思维则主要是用典型化的方式进行概括,并用形象材料来思维,或者说,形象思维是以形象为细胞的。
形象思维来自感性认识而又高于感性认识。进一步分析可知,形象思维所用的思维材料有形象性、概括性、创造性和运动性。物理教学中的演示仪器、模型、图象(如电力线图、s-t图、p-v图、伏安特性曲线等)、图表(如电磁波谱)等,一般都兼具形象性与概括性的特点。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物理学家发现物理规律时往往既有概括性,又有创造性,如A.玻尔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麦克斯韦对电磁场规律的研究及其总结出来的场方程。运动性指的是,形象思维作为一种理性认识,其思维材料不是静止的、孤立的、不变的。从以上特点可看出,形象思维既不同于抽象思维,也不同于感性认识。
在实际思维过程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沟通的,只不过有时可能在某方面有所侧重罢了。在物理教学中,应正确运用两种思维方式相结合的方法,使之互相补充,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xingxiang siwei

以形象为基本形式,以情感为动力,带有作家个性特征的思维方式。是文学艺术创作过程中最基本的客观心理规律。从心理特征上,人可分为艺术型、思想型、混合型三种。艺术型的人善于对事物加以整体感受,善于想象,情感强烈。思想型的人则善于抽象、概括、分析,面对事物持冷静观察态度。混合型的人则处于以上两种类型的中间位置,两种思维能力较为均衡。这种情况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活动是存在着不同的思维方式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被思维的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这里实质上已指出了人以不同思维方式反映世界的可能性。因此,文学家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所运用的思维方式不同于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就毫不奇怪了。形象思维正是不同于科学思维的一种思维形式。从文学创作的需要来看,文学是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社会生活,这就决定了文学创作必须运用形象思维。因为要取得什么样的思维成果,就要求运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作家要塑造艺术形象,就要运用与塑造艺术形象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写道:“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这是对创作过程中形象思维极为形象具体地阐述。毛泽东同志在写给陈毅的一封信中也说过:“诗要用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有如下三个基本特征:❶以形象作为思维运动的形式。思维作为一种大脑的运动,它有着一定的思维形式。不同类型的思维采用不同的形式。抽象思维以概念作为运动基本形式,概念的联结、展开构成判断、推理的思维运动过程。形象思维则以感性形象为运动的基本形式。通过形象的想象、联想、改造、取舍、夸张、连缀、虚构,构成艺术创作过程的思维运动。在整个形象思维过程中,作家大脑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形象,他始终不摆脱形象的缠绕。
❷形象思维以感情作为思维运动的动力。情感是艺术创作原动力,没有情感也就没有艺术创作。作为艺术创作过程基本规律的形象思维,也只有在强烈情感的推动下才活跃起来。例如毛泽东同志的《七律·送瘟神》就是在听到消灭血吸虫病之后,情感激动起来,因而“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写下了这首充满激情的诗篇。一般说来,作家没有强烈的情感时,他的形象思维处于消沉状态,只有感情激动起来时,他的想象才象长了翅膀一样活跃起来。
❸形象思维带有作家的个性特征。在形象思维过程中,无论是形象的组接、推移、演变、成熟,还是情感的激起、活跃,都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一般说来,在抽象思维过程中,从感知到表象到概念,再到判断、推理……人人基本是一致的,个性特征不明显。这是由于抽象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不具有个人色彩的缘故。形象思维则不同,由于它始终伴随着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具体形象和情感,因此在形象思维的全过程都带有个人性质。两个作家的形象思维,从发展过程到最终导致的成熟的形象,都不会完全一样。用抽象思维得到的是普遍结论,无个人特点;用形象思维得到的则是充满了特殊性、创造性和作家独特风格的艺术世界。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区别,也有联系。在创作过程中,抽象思维对形象思维有重要辅助作用。❶抽象思维给形象思维以思想上和知识上的准备。一个作家只有在生活中积累大量知识并对社会生活有深刻理性思考之后,才能通过艺术作品来深刻地反映生活,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例如,鲁迅先生就是在对中国社会极清醒的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才写出《狂人日记》、《阿Q正传》那样深刻的作品来。
❷抽象思维渗透进形象思维过程中,起监督、检查、规范、指导作用。在创作过程中,作家浮现出形形色色的意象、念头,情节迅速编织,人物逐渐活了起来,在这一过程中,作家往往要从形象思维过程中暂时摆脱出来,运用抽象思维和已有的各种知识、原则、观念对这一过程加以检查。如果形象思维过程不符合自己的主观意图,或违背了某种原则,他就要对形象思维的结果加以修正。列夫·托尔斯泰在写《安娜·卡列尼娜》时,就曾推翻原来的构思而重新构思。这是比较典型的情形。

形象思维

又称 “艺术思维”,是作家艺术地认识生活与艺术地表现生活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它是人类思维的 一般规律在文艺创作的思维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形象思维同样要经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阶段; 在理性认识阶段,也同样要用概念进行推理判断,从而达到对客观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着根本的区别,即形象思维始终离不开现实生活的具体可感的现象与形态,并在这些现象与形态之中驰骋想像和情感,围绕着艺术形象的产生、发展、成长、成熟的过程而进行思维。形象思维的结果,不是以抽象的概念,而是以充满血肉的丰满的艺术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本质与规律。形象思维虽然是以感性形式表现出来的理性思维,但与排斥理性的直觉表现有着本质的区别。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互交织、相互辅助,并受到作家的世界观的制约。能否正确地运用形象思维进行文艺创作,除取决于作家的思想修养、艺术修养外,还取决于作家的生活经验以及把握创作技巧的程度等等。

形象思维

主体对事物形象的直接感知中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的思维形式。有三种基本类型:原始表象思维;日常的自发性形象思维和艺术思维。参见“文学”、“心理学”中的“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

又称“艺术思维”。1838年俄国学者别林斯基首先提出,后逐渐广泛运用于文艺学中。至今尚无公认的定义。一般认为是一种与直观性、形象性紧密结合的思维形式。是艺术创作时思维的主体。贯穿于观察生活、选择素材、塑造形象的整个创作过程。它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即通过实践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与抽象思维比较,其显著特点是:1.一般不脱离具体的形象;2.始终贯注着强烈的感情。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两种并立的思维过程或方法,但并不互相排斥,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形象思维

以直观知觉形象和表象为支柱,在脑中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以解决问题的心理操作过程。六七岁前的儿童以及艺术家创作时的思维大多属这种类型。它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儿童较多依赖于鲜明、生动的知觉形象,成人则较多依赖于概括性较高的表象。参见“美学”中的“形象思维”。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3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