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莹玉转战皖南
当初,刘福通首义胜利的消息在江淮大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江西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彭莹玉长期在这一带以僧人身份给群众治病,宣传白莲教,门徒遍及江淮地区。为响应北方红巾军,1351年8月,彭莹玉、徐寿辉等也在蕲州(今湖北蕲春南)起义,也以红巾军为号。10月,起义军攻克蕲水(今湖北浠水),并以此为都城,建立政权,国号天完。
起义得到了江淮人民的普遍响应,巢湖地区彭莹玉的门徒纷纷揭竿而起。1352年李普胜、赵普胜分别在无为、含山起义。不久在巢湖结寨,与元军作战。
1352年2月,彭莹玉率军攻战江州(今九江)和江西一些州县。4月,转战安徽皖南,连克婺源、黟县、休宁和徽州(歙县),元军和官吏望风逃窜,负隅顽抗者都被擒杀。
为配合彭莹玉在皖南的战斗,巢湖水师赵普胜也挥师出击。1352年春,破无为,克繁昌,然后溯江而上,占领铜陵、贵池。元军惊恐万状,遣军堵截,遭到惨败。赵普胜乘胜占领湖口、彭泽一带,并夺取安庆。
彭莹玉占领皖南不久,又攻克杭州,后遭元军围堵,退守徽州。元军又尾随而来,彭莹玉决定挥师北上。9月,克广德,进苏南,破常州,拟攻集庆(今南京),鉴于元军已纠集重兵守卫,乃重返徽州。1353年正月,元军围攻徽州,红巾军被迫退至瑞州(今江西高安),后被元军包围,彭莹玉等全军覆没。赵普胜也被迫退到巢湖,与李普胜结寨自保。
彭莹玉领导的红巾军与元政府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摧毁了元朝许多地方政权,消灭了大批地主富豪,他们的革命事业在安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