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作风sanda zuofeng
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三大作风是毛泽东于1945年4月24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提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培育和发展起来的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三大作风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工作作风,同时又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生动体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思想原则。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理论和实践是辩证的关系。一方面,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即实践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另一方面,理论对实践又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基于这种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要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和其他老一辈的革命家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毛泽东思想就是这种相结合的产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仍然要坚持这条原则,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永远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是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经常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好形式,对于我们,经常地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革命队伍的思想和中国共产党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它表现了共产党人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对待人民群众以及正确对待自己的严肃态度,是党性锻炼和思想修养的基本内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坚持和发扬三大作风,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