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鲁迅与韦素园、李霁野、曹靖华、台静农等在北京组织“未名社”,创办《莽原》、《未名丛刊》、《未名》半月刊等。 杨晦、陈翔鹤、冯至等在北京组织“沉钟社”(前身为“浅草社”),创办《沉钟》周刊、半月刊等。 章士钊主办的《甲寅》周刊在北京复刊,专登文言作品,提倡复古,被称为“甲寅派”。 徐志摩诗集《志摩的诗》出版。 全国教育联合会庚款事宜委员会发表宣言。指出:庚子赔款退回应该用以发展各地方之教育文化,使全国的子弟普受其益。
政法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临终前立下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40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40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要求国民党人将尚未成功的革命事业继续下去。 5月1日,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举行,中华全国总工会正式成立,林伟民、刘少奇为正、副委员长。 5月30日,上海学生2000余人到公共租界宣传、支援反对日本资本家枪杀工人顾正红的工人斗争,中共中央发动这场反帝示威,号召收回租界,100余人被英国巡捕逮捕。随后群众万余人,集中在公共租界南京路巡捕房前,要求释放学生。英国巡捕竟向群众开枪射击,当场死10余人,伤数十人,造成“五卅惨案”,以上海为中心的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席卷全国。 6月19日,广州、香港工人开始罢工,支援上海工人斗争。参加罢工的香港工人有25万,其中10多万离开香港回到广州。 6月23日,香港罢工工人和广州各界群众10多万人游行经过沙基时,被英法军警开枪、葡国军舰炮击,群众死50余人,伤170余人。 7月1日,广东大元帅府大本营改组,成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8月20日,廖仲恺在广州中央党部门口突遭暴徒枪杀。 11月12日,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1月23日,国民党反共人士邹鲁等在北京西山召开“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通过取消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中党籍等一系列反共“决议”,由此形成“西山会议派”。 12月,东北国民军将领郭松龄起兵反张作霖。12月15日,日本从朝鲜调步兵、炮兵开进东三省,帮助张作霖镇压郭部。郭松龄兵败被害,东北三省仍由奉系军阀张作霖控制。 12月26日,南京市民万余人集会游行,抗议日本出兵东北。12月27日,上海200余团体的6万余人集会,举行反日反张作霖的游行示威。
经济卢作孚在重庆创立私营轮船航运企业民生实业公司。1926年开始营业,至1935年已拥有轮船40艘,独占长江宜昌以上的川江航运业务。
军事1月7日,陈炯明在段祺瑞支持下,率部进犯广东,企图推翻广东革命政府。 2月1日,广东革命政府进行第一次东征,讨伐盘踞东江的军阀陈炯明。以黄埔学生军和许崇智部粤军为东征主力右路军,蒋介石指挥,周恩来负责政治工作。 5月中旬,滇系军阀刘震寰和桂系军阀杨希闵,乘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之机,在广州发动军事叛乱。6月,广州的东征军回师击溃叛军,刘、杨逃往香港。 10月1日,广东国民政府第二次东征讨伐陈炯明。蒋介石为东征军总指挥,周恩来为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10月14日,攻克惠州城;11月初,全部收复东江地区,歼灭了陈炯明部队。 10月~次年2月,广东国民政府派国民革命军南征,讨伐盘踞广东南路的军阀邓本殷部,朱培德为南征军总指挥。次年2月,追歼了逃往海南岛的邓本殷残部。
其他8月8日,四川70余县遭受严重旱灾,颗粒无收,20余万人病死、饿死。 9月6日,山东濮县境内黄河堤溃决数十丈,淹没300余村,2 500余人死亡,数十万灾民流落四方。
数学哈·波尔创立概周期函数。 费希尔[德]以生物、医学试验为背景,开创了“试验设计”(数理统计的一个分支),也确立了统计推断的基本方法。 内瓦林那[芬]提出了值分布理论,定量地给出函数取值的限制,成为后来分析理论发展的基础。 M.莫尔斯[美]在柏克霍夫极小极大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成为著名的“莫尔斯理论”,这个理论把拓扑和分析紧密地结合起来,成为数学研究一个主要工具。
物理学詹姆斯·弗兰克[美]和赫兹·古斯塔夫[德]因阐明一电子碰撞一原子时有能量转换定律,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泡利[奥]根据对光谱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不相容原理,即:在同一原子中,不能有两个电子共处于同一量子状态。这一原理揭示了原子中电子壳层分布的规律性。 海森堡撰写《对于一些运动学和力学关系的量子论的重新解释》论文。他抛弃了玻尔的电子轨道概念及其有关的古典运动学的量,而代之以可观察到的辐射频率和强度这些光学量,提出矩阵力学思想,是一种强调可观察量的不连续性的新量子论。 玻恩和约尔丹[德]运用数学的矩阵方法,把海森伯的物理思想发展成为量子力学的系统理论。这就是矩阵力学,也通称为量子力学。 狄拉克[英]完成论文《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文中使用了一种比矩阵更为方便和通常适用的数学工具“泊松括号”,应用对应原理,轻而易举地把古典方程改造成为量子力学方程。 欧歇[法]在实验中发现一种能量跃迁。在这种跃迁中,原子发射出自身的一个电子以后,从高能态跃到低能态而不产生电磁辐射。 玻蒂[德]发明符合计数法,用以确定宇宙射线的方向和性质,用符合计数法,证实光子电子碰撞过程中能量守恒律、动量守恒律都成立。 J.阿克莱特建立二元线性化机翼的超声速举力和阻力理论。 普朗特[德]提出湍流的混合长度理论。 布莱克特[英]第一次获得氮和其他元素的人工嬗变的云室径迹。 埃利斯[英] 、乌斯特[英]发现在许多元素中,α粒子或β粒子的辐射都先于γ射线的发射。因而,γ射线的发射应与子核有关,而与母核无关。 乌伦贝克[美]、古德斯密特[美]最先提出粒子自旋说。粒子通常可以看做是绕着它自己的轴在自转着,如同陀螺、地球、太阳、银河系那样。 兰米尔[美]在气体放电研究中发现等离子体静电振荡,引起的电子反常散射现象。 伊兴[美]提出铁磁性的短程作用模型,假定影响磁化的仅是最邻近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化学鲁宾逊[英]从植物碱研究中,首先解决了吗啡和马钱子碱中原子排列的难题,提出植物碱在植物体中生成的理论,并用合成莨菪碱的方法对该理论进行了验证。 理查德·席格蒙迪[英]由于建立现代胶体化学研究法以及发明超显微镜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布拉格[英]首先测定硅酸盐的结构,从而改变了对该种盐类的化学概念。 依·诺台克[德]、瓦·诺台克[德]发现化学元素铼,属周期系中最后一个稳定元素,以后发现的均为放射性元素。 泰勒[英]提出催化的活性中心理论。该理论假定催化剂表面的不均匀性,很好地解释了催化剂制备对活性的影响以及毒物对活性的作用。 尔·贝尔格[苏联]提出分子价电子的能级,在所有主要方面与原子价电子的能级基本相同。
天文学林德伯拉特[瑞典]提出银河系由许多次系合成的观点。 R.A.米利肯[美]发现高空有宇宙线存在。 特朗普勒[瑞士]建立疏散星团的分类法。 鲍温[美]确定行星状星云光谱中的特殊发射线是在密度非常稀薄状态下氧两次电离所产生的集线,从而否定了“氢”这个推测元素的存在。 W.S.亚当斯[美]发现天狼伴星光谱线的引力红移现象,再次验证广义相对论,并论证白矮星上存在高密度物质。 哈勃[美]提出河外星系的形态分类法,该分类法从此一直被天文学家所沿用。 塞西莉亚·佩恩[美]在哈佛大学天文台做的博士论文中,对恒星成分做出第一次定量分析,发现其氢和氦的天体物理含量与地球上的含量之间有显著不同,表明氢和氦的含量多得令人难以置信。
地学瓦·威廉斯根据气候因素进行土壤分类。 乔利[英]提出大地构造的放射性轮回说,确立大地构造过程的周期概念,用地壳中放射热的堆积解释地壳运动的周期性。 维尔纳德斯基[苏联]等提出生物地球化学的概念。 列·贝尔格[苏联]根据气候型与地理景观作出气候的分类。 白吕纳[法]著《人地学原理》(第三版)一书出版,首先把人生地理事实分为三纲六目,即:❶地面上建设事业的不能生产者——房屋与道路; ❷动植物的利用事业——耕种与畜牧; ❸经济上的破坏事业——动植物的滥杀滥伐和矿产的开掘。 A.梅尔兹[德]和A.德凡特到南大西洋调查,通过电子回声测控技术,发现海底地形崎岖不平,确认19世纪发现的北大西洋中脊也延入南大西洋。
生物学英国“发现-1”号在南大洋海域进行调查,发现磷虾带。 凯林[英]发现细胞色素,并指出其在活组织生物氧化过程中起电子传递作用。 迈耶霍夫[德]成功地从肌肉中提出一组酶,可以使肌糖元变为乳酸,起的作用类似于E.布希纳从酵母中提取的酿酶,促进了酵解作用的研究。 谢灵顿[英]著《评反射抑制若干方面》一书出版。是研究抑制的主要著作,提出并论述了中枢兴奋和抑制状态的概念。综合25年的实验依据,证明抑制是一种不同的现象,虽然在性质上它几乎与兴奋相同并服从同样的规律。 纳得松[苏联]和菲利波夫[苏联]证明镭和X射线能引起酵母遗传性变异。戈尔特[荷]及格伦特尔发表关于人的红血细胞膜结构的研究成果,根据提取的类脂量,认为足以形成一个双分子层。 伯格尔[德]第一次从他自己儿子的头上记录下脑电的活动。 厄兰格[美]集中研究不同类型神经纤维的传递特征和兴奋性特征。特别是对潜伏期、动作电位的形状、神经纤维结构特征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在传导过程中,一个复合动作电位的形状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说明神经是由传导速度不同的纤维组成的;并发现哺乳动物身上有三组主要纤维,即:❶A纤维,它最粗,传导速度为5~20米/秒; ❷B纤维,传导速度为3~14米/秒; ❸C纤维,它最细,传导速度为0.3~3米/秒。 威尔逊[美]著《发育和遗传中的细胞》一书的第三版出版,提出了光学显微镜下的细胞模式图,包括细胞膜、细胞核以及细胞质内的主要细胞器及内含物,反映了当时以形态为主的细胞概念,这张模式图曾被广泛应用。
工程技术J.L.贝尔德[英]和C.F.修金斯[美]表演实用的机械扫描电视。 J.B.约翰逊[英]解释热噪声。 法国SCA公司制作超声波水中测音器。 英国切尔姆斯福德广播电台,用短波将无线电信号送到美国。 E.V.阿普尔顿[英]发现电离层由E层、F层组成,并测定了电离层的高度。 加拿大沙维尼根化学公司工业化生产聚醋酸乙烯酯,这是第一个热塑性树脂,由德国F.克拉特于1912年发明。 M.雷尼[美]发明骨架镍催化剂,并投入工业化生产。 美国开始放映有声电影。 美国发明了光电池,可使光能转变为电能。V.兹渥里金是年申请彩电系统专利获批准。 八木秀次[日]发明超短波用天线——八木天线。 J.A.组兰德用乙炔生成丁二烯。 V.布什[美]领导制造第一台模拟计算机。 W.L.麦凯勃[美]和F.W.蒂利合作设计出双组分精馏理论板数计算的图解法。
数学我国最早研究拓扑学的俞大维,1925年在德国的数学杂志上发表有关点集拓扑的论文。 卡约里的《初等数学史》由曹丹文译为中文在商务印书馆出版。
物理学叶企孙在清华大学创办物理系,先后聘请了一批知名学者到清华任教,如吴有训、周培源、赵忠尧、施汝为等,和同事们共同培养了如王淦昌、王竹溪、赵九章、陆学善、顾功叙、张宗燧、彭恒武、钱伟长、王大珩、何泽慧、钱三强、林家翘、杨振宁等科学人才。 吴有训对康普顿效应进行系统研究,以精湛的实验进一步确证了此效应,有力地支持了康普顿的发现。
化学梁津在《科学》第9卷第10期上发表的《周代合金成分考》一文,最早对《考工记》的“六齐”进行了科学考查。 在《科学》第9卷第9期和第10卷第4期上,章鸿钊发表《再述中国用锌之起源》,王琎发表《中国黄铜业全盛时代之一斑》化学史研究论文。
天文学建立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建立昆明凤凰山天文台。 中国天文学会先后两次组织日食观测;参加国际纬度、时间联测。
农学金陵大学农学院从1925年起,与苏、皖、鲁、豫、冀、晋、陕7省的农事试验场或合作农场协作进行小麦育种工作,先后育成10多个小麦良种。 邓植仪发表《论砂与泥之性状及土壤分类法》一文,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土壤分类法的基本原则。 浙江省立蚕桑学校制成一代杂交种万余张推广,是大批推广一代杂交种之始。 1925年春,水稻育种采用洛夫纯系育种法,以采得之单穗作穗行试验,再以各年育成纯系举行二秆行、五秆行、十秆行等试验。 日本侵华“关东都督府”将前清设于大连的农事试验场迁往金州,改称关东农事试验场。该场下设种植部、果树部、蔬菜部、农艺化学部、病虫防除部及畜产部等研究组。 《畜产学》一书经翻译出版,该书较详细地介绍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畜牧科技知识。 1925年前后,卢润孚就棉子饼对乳牛给量进行了研究,此项研究对于指导全国乳牛业应用棉子饼作乳牛蛋白补充料有很重要的意义。 袁谦在 《农学杂志》上发表《饲鸡之试验》一文,认为中国鸡之佳者,其产蛋数较“洛克鸡”为多。
医学许半农发表《内科概要》,综述内科的诊断与治疗。 梅光羲、释静应等在北京组织“华夏医学会”。 赵树屏编撰 《改进中医刍议》,提出创办中医药专门学校及研究机构,编制统一的医学教材及设立中国医学图书馆等建议。 英国人福克撰写的 《中国人的世界观、天文、宇宙和物理哲学的理论》,以及美国人道森撰写的《素问——中国医学的基础》 中,译述了《内经》的部分内容,表明近代以来《内经》一书已引起欧美医家的重视。 谢观著 《中国医学源流论》,该书考证医学源流,别其支派。 上海求是月刊社主编的 《中医求是月刊》在上海发行。 中央防疫处主编的 《卫生杂志》在北京发行。
工程技术中国第一座焦化厂在石家庄建成。 5月,洮昂铁路(吉林洮南—黑龙江昂昂溪附近三间房,220.1千米)开工,次年7月建成。 7月,奉海铁路(奉天—海龙,236.2千米;今沈吉铁路的一段)开工。 9月,京奉铁路大通支线 (新立屯—通辽段,194.6千米)开工。 10月,呼海铁路(松浦一海伦,215.23千米)开工。 竺可桢发表《台风的源地与转向》一文,该文将沿海的天气现象与海洋环境因素的变化联系了起来。 1925年后,国民党军政部海军署 (后改称“海军部”)全国海岸巡防处所设的东沙岛观象台及厦门、坎门、嵊泗报警台,均有了气象观测。
文化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在苏联发表。 美国杜威出版《经验与自然》一书。杜威所建立的经验自然主义力图排斥心物“二元论”,要求确立主体与客体、精神与物质、经验与自然之间的连续性,把它们看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兼收并蓄的统一整体。 英国乔治·萧伯纳因《圣女贞德》剧作(1924年)而获本年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刘易斯出版讽刺小说《阿罗史密斯》。 美国海明威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在纽约出版。 西班牙毕加索参加超现实主义的第一次展览。《三个舞蹈家》、为奥维德的《变形记》作的插图等就是这时期的作品。 日本在全国中等以上的学校开始实施军事教育。同年4月,正式发布在学校中配备陆军现役军官会,由陆军监督,按照步兵操典进行严格训练。 意大利斯拉伐发表《竞争条件下的报酬定律》的论文,指出在自由竞争前提下报酬减增情况的继续,将使均衡的实现成为不可能。
政法1月20日,日本同苏联建交。 1月21日,阿尔巴尼亚国民议会宣布成立共和国。艾哈迈德·索古当选为首届总统。3月2日,颁布宪法。 俄共(布)中央全会解除托洛茨基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 2月,第一届全古巴工人组织大会,成立古巴全国工人联合会。 3月,波兰共产主义工人党第三次代表大会,改名为波兰共产党。 4月,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成立。 4月26日,兴登堡当选德国总统。 5月1日,塞浦路斯沦为英国直辖殖民地。 6月12日,德国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在柏林举行,清算“左”倾路线。 8月16日,古巴共产党成立。 8月30日,墨索里尼第二次改组内阁,并通过制定法西斯主义法来扩大镇压。 9月,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独立社会民主党加入共产党。 10月5日,英、法、德、意、比、波、捷等国在瑞士洛迦诺举行会议,16日通过《洛迦诺公约》,同年12月1日在伦敦正式签字。《洛迦诺公约》削弱了法国的地位。 10月12日,法国百万人总罢工,抗议对叙利亚、摩洛哥的殖民战争。 美国查理士·格茨·道威斯获诺贝尔和平奖。 12月13日,伊朗议会拥立礼萨汗为国王。 12月28日,俄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俄共(布)改为“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联共(布)。
经济5月5日,英国为保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不顾国内生产的成本价格水平,按照战前的汇率(1英镑=4.89美元)恢复金本位,高估了英镑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自己的对外竞争能力,对出口贸易造成不利影响。 7月20日,意大利同南斯拉夫在纳都诺签订经济协定。 10月12日,德国同苏联签订贸易协定。 西门子公司兼并沙尔公司,扩大医疗设备生产能力。 12月9日,德国拜耳公司同其他几家德国较大的化学品制造商合并组成了I.G.法本垄断集团——化学工业托拉斯,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化学垄断组织。
军事1月20日,日本承认苏联,并同意从萨哈林(即库页岛)北半部撤军。 6月17日,在日内瓦签订《关于禁止使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议定书》及《武器贸易协定》。 8月,法国调集20万殖民军,西班牙调集10万殖民军,装备着飞机、坦克和重炮等大量现代化武器,向摩洛哥里夫族发起进攻。9月9日,法西联军在亨利·贝当指挥下发动攻势,里夫民族起义失败。 10月14日,叙利亚的大马士革爆发起义。10月18日,法军对大马士革进行两天炮轰,继之以坦克、飞机进攻。 10月22日,希腊军队和保加利亚军队在边界发生冲突,接着希军侵入保加利亚。国联进行斡旋,要求希腊交付罚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