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心电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心电图xindiantu英文缩写ECG。通过置于体表一定部位的电极所记录的心电变化曲线,是临床上诊断分析心脏疾思的常用检查手段之一。在每一心动周期中,从窦房结开始的兴奋依次传遍心脏的各部分,因此,伴随发生的生物电也在方向、传导途径、次序和持续时间等方面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这种电变化通过周围组织和体液传遍全身,可以在体表一定部位用电极灵敏地测量并记录下来,成为一条有特定规律的曲线,即心电图曲线。它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的电变化,但与心脏的机械收缩无直接关系。心电图曲线中各个波都有 一定的高低、宽窄和形状。典型的、模式化的心电图波组包括以下波和波段:P波 (反映心房的兴奋);QRS波群 (反映心室的兴奋): T波 (反映心室兴奋后的复原); P—R间期 (反映心房至心室的传导时间);Q—T间期(反映心室恢复的时间):以及ST段、U波等。图中波峰高度代表电变化的强度 (记录纸上每一小格代表0. 1毫伏); 波峰宽度代表电变化持续的时间 (记录纸上每一小格代表0.04秒)。医生通过测量和计算可以推测心脏活动是否正常,做为临床诊断的依据之一。为了全面了解心脏的情况,常把电极置于体表不同的部位,并与心电图机相连,形成不同的电路,称为不同的“导联”。每种导联反映一个特定方位下心脏生物电的图象。因此,不同导联记录的心电图曲线波形亦不同,综合分析,可以做出更准确和全面的判断。当发生心肌梗塞、心包炎、心肌炎、心律失常等情况时,心电图均可表现出异常,如心肌梗塞造成心脏缺血,而导致T波倒置。 图502 正常人心电模式图 心电图用仪器描记心脏在机械收缩前发生的一系列电活动的连续曲线。 心电图用引导电极置于肢体或躯体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电变化的波形。能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但和心脏的机械舒缩活动无直接关系,一般也不能反映心肌收缩力的改变。 心电图指心脏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电,用心电图机从体表特定部位引导出来的电变化线条图。在心动周期中,心脏各部位有规律地兴奋,其兴奋过程所发生的生物电变化的方位、次序、时间等都有一定规律。由于机体组织及体液有传导性,故可在体表一定部位用心电图机引导出心脏各部位电变化的产生、扩布与恢复过程。通过心电图的分析可了解心脏活动情况和诊断疾病,特别对心律异常和心肌梗塞有很大参考价值。正常心电图分为P、Q、R、S、T,5个波。 图1-9 正常人心电模式图 心电图各波之间的时程关系也有重要诊断意义。 ❶PR间期(或PQ间期) 从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之间的时程。它代表窦房结产生的兴奋,终传导系统到达心室,并引起心室兴奋所需要的时间。正常成年人PR间期为0.12~0.2秒。如果PR延长超过0.2秒,可视为房室传导阻滞。 ❷OT间期 从QRS波群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程。代表心室从开始兴奋到完全恢复所需的时间。一般成人为0.3~0.4秒。心肌肥厚、损伤或缺血时,QT间期延长。 ❸ST段 从QRS波群终点到T波起点之间的线段。为心室完全除极而尚未复极所占的时间,此时无电位变化,故正常时与基线平齐。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心肌细胞兴奋时产生的动作电位,借助仪器从体表的特定部位记录下来的心电变化图形。可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分析研究心电图对了解心脏活动和诊断心脏疾病有重要意义。由于测量电极在体表安放位置和连接方式的不同,可记录到不同的心电图波,但都包含有P、Q、R、S、T5个波。其中P波代表左、右心房兴奋时所产生的电位变化;QRS波群代表左、右心室兴奋和传布过程的电位变化;T波反映心室复极化过程中的电位变化;P-Q间期是P波开始到QRS波群开始的时间间隔,它代表心房开始兴奋到心室开始兴奋所历经的时间,P-Q间期延长表示房室传导阻滞。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