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怀麓堂诗话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怀麓堂诗话即《麓堂诗话》。 怀麓堂诗话诗话集。一卷。又名《麓堂诗话》。明李东阳撰。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茶陵(今属湖南)人。官至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著有《怀麓堂文集》,内有《诗话》一卷,一百三十多则,单行本题为《怀麓堂诗话》或《麓堂诗话》。 怀麓堂诗话一名《麓堂诗话》。明李东阳撰。一卷。论诗主于法度音调,强调以唐格、唐调、唐人句法、唐人声律为主。对明前后七子、公安三袁、王士祯、沈德潜等均有影响。有《历代诗话续编》本。 怀麓堂诗话1卷。(明) 李东阳撰。李东阳,茶陵人。此书卷辽阳王铎序云: “是编乃今少师大学士西涯李先生公馀随笔,藏之家笥,未尝出以示人,铎得而录焉。其间立论,皆先生所独得,实有发前人所未发者。先生之诗,独步斯世,若杜之在唐,苏之在宋,虞伯生之在元,集诸家之长而大成之。故其评骘折衷,如老吏断律,无不曲当。”卷末有明嘉靖二十一年 (1542) 番禺陈大晓重刻此书跋。全书凡文138则。其内容主要有三: 论作诗之法; 评论诸家之诗; 述诗坛掌故并自身经验。言诗歌要有“真情实意”、“诗贵情思”、“诗贵意”。表情用辞要有 “新意”,“诗贵不经人道语”,反对“泥古诗之成声”、“句句字字摹仿而不敢失。”强调诗要有声韵,“虽有格律,而无音韵,是不过为排偶之文而已。” 提出作长诗“须有节奏,有操有纵,有正有变。若平铺稳布,虽多无益”。又说“律诗起承转合,不为无法,但不可泥。” “唐律多于联上着工夫。”对于用字造句,他别具独见,认为作好诗,要“善用虚字”,取“宫声”,甚至可 “用倒字倒句法”。然为诗之道,至要者在于读书明理,言 “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读书之多、明理之至者,则不能作。论诗者无以易此矣。” “而所谓骚人墨客学士大夫者,疲神思弊精力,穷壮至老而不能得其妙,正坐是哉!”其论诗,宗唐。言 “唐诗,李杜之外,孟浩然、王摩诘足称大家。”对杜诗尤多好评。又言 “宋诗深,却去唐远; 元诗浅,去唐却近。”然 “顾元诗不可为法”。东阳为当时“茶陵诗派”领袖,主持文坛20年。其诗作诗论,对明代中后期文学倾向有一定影响。此书有明正德、嘉靖,清乾隆多种刻本。收入其《怀麓堂集》及《历代诗话续编》。《四库全书》著录。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