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悬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43 悬山中国传统建筑人字形屋顶形式之一。山墙两际屋面伸出山墙外,故亦称“出山”或“挑山”式屋顶。屋面交接处常用瓦或砖垒砌屋脊,脊上常施花卉、走兽或宝瓶等雕饰。 160 悬山见42043条。 悬山古代建筑中双坡面屋顶的一种。宋代称“不厦两头造”,清代则称“悬山”或“挑山”。其特征是:屋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两坡面的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各条桁或檩不像硬山那样封在两端的山墙之内,而是直伸到山墙以外,以支托悬挑于外的屋面部分,桁头钉博风板,将山墙覆盖起来。悬山建筑不仅有前后檐,而且两端还有与前后檐尺寸相同的檐。由于两端有檐,于是其两山部分便处于悬空状态,因而得名。悬山又叫挑山,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但唐以前重要建筑都未用悬山顶,此种建筑多见于一般寺庙和民宅。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