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古代兵器名。亦称“钩兵”。用于钩杀敌人。包括戈头、木或竹制的柲(柄)、泌顶端的冒和底部的鐏等四个部分。商周时期的戈头、冒、鐏,主要为青铜所制。戈头为戈之主要部分。《周礼·考工记》说:“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即铜与锡的比例为铜三、锡一。戈头刃部称为“援”,嵌入柲的部分称为“内”,在“援”与“内”连接处有小孔,称为“穿”,可以穿绳,使戈身紧缚于柲上。商代末朝的戈,在“援”的末尾部分下端形制稍宽而有弯曲,称为“胡”。西周时期,戈胡较短,有一至二穿,春秋战国时期,戈胡较长,多有三至四穿,更便于使戈身缚固于柲上。同时,“援”也做了改进,变得狭长,并向上扬起。戈柲长六尺六寸,为古代之长兵器,利于车战时之援引钩杀。《尚书·费誓》说:“称尔戈”,注以为“戈,短兵也。人执以举之,故谓之称也。”这是旧注家的误解。戈又名句子戟、平头戟、鸡鸣、拥颈等。参见上列名称之各条目。

兵器。青铜制。横刃,有胡、内、援,内和援上或有穿。安柄和镦可以横击、钩援。商至战国盛行。石和玉制者,多作明器或礼仪用具。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5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