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护法运动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79 护法运动

又称“护法战争”。1917年7月,张勋复辟破产后,段祺瑞重任北京政府国务总理,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以维护《临时约法》为号召,率驻沪海军到广州。8月,离京南下议员在广州召开国会,因不足法定人数,称为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军政府。孙中山被选为大元帅,领导滇军、粤军以及部分桂军、黔军、湘军、川军等,抗击北洋军阀段祺瑞的军事进攻,并将进入湘、川的北洋军击败。滇桂军阀并非真正拥护孙中山护法,只为借“护法”名义扩大地盘。1918年5月,桂系军阀陆荣廷排挤孙中山去职。护法军政府遂成为南方军阀的政权,护法运动失败。

护法运动Hufa yundong

1917年至1918年, 由孙中山领导的为维护《临时约法》,反对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革命运动。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后, 冯国璋继任代理总统, 段祺瑞以 “再造民国” 的功臣自居, 再次担任国务总理, 独揽了北京政府的实权。段祺瑞认为, 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他实行独裁统治的障碍, 拒绝恢复 《临时约法》和原来的国会。他勾结研究系首领梁启超, 准备另行召集由各省军阀指派的代表组成 “临时参议院”, 重定国会的组织法和选举法, 再来召集新国会,以废除《临时约法》和旧国会。《临时约法》和国会是民国的象征, 孙中山认为段祺瑞废除 《临时约法》和旧国会是对民国的背叛,故而举起“护法”的旗帜,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为拥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而斗争。7月17日孙中山偕同廖仲恺等由上海乘军舰抵广州, 当晚在欢迎会上发表演说, 指斥段祺瑞之流“执共和国政之人,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专制之手段也”, “今日变乱, 非帝政与民政之争, 非新旧潮流之争,非南北意见之争,实真共和与假共和之争”。他宣布“政府犯法,国民有护法之义务”。并号召海军全体舰队和国会议员来粤,召开国会,组织政府。21日,海军总长程璧光和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怿由吴淞赴粤, 联名通电, 宣布自主, 提出拥护约法、恢复国会、惩办祸首三项主张。7月下旬, 国会议员130多人相继抵粤。西南军阀唐继尧、陆荣廷等, 对段祺瑞的专制统一感到威胁,便企图利用孙中山的威望反对段祺瑞。8月25日,孙中山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因到粤议员不足法定人数),讨论组织军政府事宜。31日,通过《中华民国军政府组织大纲》十三条, 其中第一条明确提出,军政府唯一职责是“勘定叛乱,恢复临时约法”(《军政府公报》,第1号,广州1917年印本)。大纲规定军政府设大元帅一人,元帅二人,并确定各部组织。9月1日,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成立护法军政府。次日,又选出滇、桂两系军阀头子唐继尧、陆荣廷为元帅。10日,选举各部总长,由孙中山批准任命,他们是:外交总长伍廷芳、财政总长唐绍仪、内务总长孙洪伊、陆军总长张开儒、海军总长程璧光、交通总长胡汉民。护法军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宣布段祺瑞为民国叛逆,出兵北伐。护法军与段祺瑞“政府军”在湖南、四川交战,护法战争开始。两广和云贵成了护法运动的中心。湖南、四川、湖北、河南、陕西、浙江、山东、安徽、福建等省的护法势力,也相继兴起。在短短的三四个月内,护法烽火遍及十余省区。孙中山为护法战争制定的战略部署为:由唐继尧、陆荣廷统率滇、黔、桂、川四省的兵力,攻占四川后即顺江东下;由湖南的程潜、刘建藩和湖北的黎天才部夺取湘、鄂后即挥师北指;由陈炯明、李烈钧等统率粤军攻闽取赣、西上武汉;由四川的黄复生和熊克武部北出祁山,东进荆襄。然后各路大军会师武汉,再大举北伐。北京政府内部对护法运动的态度不一。段祺瑞坚持以武力征服各省。冯国璋则企图利用西南军阀压制段祺瑞的势力,主张维持西南军阀现有地位。冯国璋与西南军阀暗地勾搭,提出南北议和。由此,护法军政府在如何对待北京政府的问题上,也发生尖锐矛盾。孙中山坚持反对北京政府,西南军阀则主张只反对段祺瑞,不反对北京政府。西南军阀和直系军阀勾结后,就不再支持北伐,反而排挤孙中山,破坏护法运动。1918年1月,两广和云贵等省军阀,在广州成立“西南自主各省护法联合会”,同护法军政府相对抗。2月,追随孙中山的护法军政府海军总长程璧光被暗杀,孙中山的卫队也被反动派捕杀。5月,非常国会在反动政客和国民党右派议员的操纵下,改组护法军政府,改大元帅制为七总裁制。选出的七总裁为:孙中山、唐绍仪、伍廷芳、唐继尧、陆荣廷、林葆怿、岑春煊,把孙中山的地位降至七总裁之一。改组后的军政府完全被西南军阀所把持,护法运动宣告失败。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去上海。行前特发表宣言,痛切指出:南北军阀实“如一丘之貉”。护法运动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革命,已完全陷于绝境。因此,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护法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一是孙中山只限于恢复《临时约法》,而《临时约法》当时已是空文,国会也徒有其名,因此缺乏号召力,难以得到全国广大人民的支持;二是没有自己可靠的武装力量,所依靠的力量主要是西南军阀。而西南军阀与北洋军阀本质一样,他们参加护法运动,只是借“护法”之名,保持和扩大本集团的势力,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放弃“护法”,同北洋军阀妥协。

护法运动Hufa yundong

1917年孙中山为维护《临时约法》和旧国会,亲自发动和领导的反对以段琪瑞为首的北洋军阀统治的革命运动。又称“护法战争”。1917年7月张勋复辟时,孙中山即号召护法。段祺瑞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重任北京政府的国务总理,控制了中央政权的实权。8月14日正式对德宣战。同时以“参战”为名,向日本大量借款,编练“参战军”,实际上用来扩充皖系实力,企图“武力统一”全国。8月,孙中山以维护《临时约法》为号召,率驻沪海军到广州。25日,离京南下的议员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军政府,与北京段祺瑞政府对立。9月,孙中山被选为大元帅,领导滇军、粤军及部分桂军、黔军、湘军、川军等抗击北洋军阀段琪瑞的军事进攻,曾将进入湖南、四川的北洋军队击败。但滇、桂军阀并非真正拥护孙中山,只为借“护法”的旗号来扩充自己的实力。1918年1月,西南各省军阀在广州策划成立了中华民国护法各省联合会,打算用它代替广州军政府而与北洋军阀妥协。5月,非常国会的议员们按照军阀的意旨,提出了《修正军政府组织法案》,把原来的大元帅制改为总裁会议制。5月20日,军政府改组,选出唐绍仪、唐继尧、任廷芳、陆荣廷、孙中山、林保怿、岑春煊7人为总裁。接着,军政府会议推选岑春煊为主席总裁,把孙中山置于无权地位。孙中山早在5月4日即通电辞去大元帅职。7月5日,改组后的军政府成立,护法运动宣告失败。不久,孙中山又发动了第二次护法运动,结果又因军阀陈炯明的叛变而告失败。护法运动的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护法运动

又称“护法战争”。孙中山为维护《临时约法》和旧国会发动领导的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民主革命斗争。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政府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及原国会。1917年7月,孙中山率领驻沪海军至广州,以护法为号召反段。8月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成立扩法军政府,孙中山被拥为大元帅,率滇粤等众军抗击北洋军。次年5月,因受桂系陆荣廷等排挤,愤然离职,运动夭折。后西南军阀与北洋军阀相勾结,酝酿南北议和。

护法运动

又称“护法斗争”。孙中山领导的为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旧国会而进行的民主运动。1917年张勋复辟破产后,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重任北洋军阀政府国务总理,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旧国会。7月,孙中山率领驻沪海军和部分国会议员到达广州,举起护法旗帜,讨伐段祺瑞政府。云贵、两广地方军阀为巩固和扩大地盘,对抗段政府的武力统一政策,也对护法斗争表示赞同。8月25日,孙中山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组织护法军政府。孙中山被选为大元帅,领导滇军、粤军及部分桂军、黔军、川军等,抗击段政府的军事进攻,曾在湘、川打败北洋军。不久,直皖矛盾尖锐化,直系主张停战,桂系军阀陆荣廷和直系军阀冯国璋勾结,通电主和。1918年5月,陆荣廷唆使政学系政客挟持非常国会,逼迫孙中山辞去大元帅职; 7月,改大元帅制为7总裁合议制。孙中山虽居7总裁之一,但被剥夺领导权,孙中山被迫离穗赴沪。护法军政府遂成为南方军阀的政权,向北洋军阀靠拢,酝酿南北议和。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2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