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授时通考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21 授时通考

清代官方编辑的大型农书。书编成于1742年。本书取 “盖民之大事在农,农之所重惟时”和“敬授人时”的意思,题名为《授时通考》。全书分为8门78卷。天时门6卷,分记农家四季作业。土宜门12卷,讲辨方、物土、田制、水利等。谷种门12卷,是作物种植各论。功作门11卷,讲耕作技术。劝课门12卷,系重农政令。蓄聚门4卷,讲储粮、备荒。农余门14卷,讲述蔬菜、果树、林木和畜牧。蚕桑门7卷,讲的是栽桑、养蚕、缲丝、织布以及棉、麻、葛的种植。

《授时通考》A General Survey of Agricul-ture

清代官修的全国性大型综合性农书,汇编了大量古代农事资料,是传统农书中卷帙最大的一部。
成书经过 《授时通考》是乾隆皇帝“命内廷词臣,广加搜辑,举物候早晚之宜,南北土壤之异,耕耘之节,储待之方,蚕织畜牧之利,自经史子集以及农家者流,凡言之关于农者,汇萃成编”。取“敬授人时,农事之本”之意,名为《授时通考》。参加编写和校对的人员共40人,历时5年,于乾隆七年(1742)编成。
内容评介 《授时通考》的篇幅巨大,共70卷,90余万字,分为天时、土宜、谷种、功作、劝课、蓄聚、农余、蚕桑八门。这八大门是全书的纲,目录上列有各卷的卷名,较确切地反映了各卷包含的内容。天时门辑录农家四季的农事活动; 土宜门分为辨方、物土、田制、水利等目; 谷种门辑录历代文献中有关粮食、豆类等作物的品种名称和释名,但没有涉及这些作物的栽培管理技术,反而罗列了历代所谓嘉禾瑞谷的记载; 功作门按照垦种、耙耢、播种、淤阴(即施肥)、耘耔、灌溉、收获、攻治等生产环节,摘录历代文献资料,并把《泰西水法》列入; 劝课门收录历代有关的诏令、奏章、祈谷等官方文告,并把御制诗文和《耕织图》列入; 蓄聚门分述常平仓、社仓和义仓制度,辑录了有关仓储、积谷和备荒的资料; 农余门包含了大田生产以外的果蔬、经济林木及畜牧等重要内容; 蚕桑门除辑录有关蚕桑生产的资料外,还把棉花、麻、葛、蕉等纤维作物列入。
《授时通考》在编纂上有不少方面超过历代农书。如“劝课门”收有康熙御制耕织图及诗文。此前的重要农书都无耕织图,只有明代《便民图纂》配有几幅“农务女红之图”以吴歌代题诗,远不及康熙耕织图精致详备。《授时通考》的另一特色是专辟“蓄聚门”,引述历代常平仓、社仓、义仓的制度及其演变,并附有与仓储有关的图谱。“功作门”中的垦耕、耙耢、播种等环节都一一配图。
从搜辑农业文献资料的角度看,《授时通考》把中国传统农业的历代文献(据石声汉统计达427种之多)分门别类地予以撮录,体例谨严,材料翔实。举凡农业上的某事某项的历代文献,都汇集于一处,便于后人的查检,如谷种篇转录了《古今图书集成》中16个省223个府、州、县的明清方志中水稻品种3429个之多(包括重复),给后人研究以极大方便。《授时通考》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部大型综合性农书,在文献搜集、汇总、整理上的贡献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授时通考》不足之处在于它只摘录前人文献,而未记录当时各地的农业生产情况,也没有编纂者的见解。“功作门”和“谷种门”都没有涉及各种具体作物的栽培管理技术,致使这项重要内容空缺。至于收录过多的诏令、奏章、主旨或为统治者歌功颂德,更不足取。
版本介绍 该书版本主要有: ❶乾隆七年(1742)武英殿(内府)刊本;
❷乾隆九年(1744)江西巡抚陈弘谋刊本;
❸道光六年(1826)四川藩署本;
❹沈秉成广东刻本;
❺光绪二十八年(1902)富文书局石印本;
❻明治十四年(1881)东京有邻堂翻刻本;
❼1956年中华书局排印本。

授时通考

古代综合性农书。七十八卷。清乾隆七年(1742)鄂尔泰等奉旨编撰。沿用“敬授民时”之意,题名《授时通考》。内容分为八门:一、天时,分述农家四季作业,与田家月令相似;二、土宜,分为辨方、物土、田制、水利等目;三、谷种,是作物各论的性质;四、功作,叙述“垦耕”直到“收藏”整个生产过程各阶段的操作;五、劝课,记述封建国家关于重农的政令;六、蓄聚,列载仓储、备荒等制度;七、农余,介绍大田生产以外的栽植蔬菜、果树、林木、经济树木以及畜牧等活动,八、蚕桑章附有木棉、麻、葛、菖、蕉、桐等。全书引录历代农业文献达四百二十七种,附《耕织图》在内的插图五百余幅。是我国古代最后一部大型农书,在我国古代农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反映了一种不同于徐光启《农政全书》的农学体系的观念,即以供应衣食资料为原则而又以大田生产为中心。此书虽是前人有关著述的汇辑,但体裁严整,征引周详,又附有很多插图,具有一定的优点。成书较晚,但因为是皇帝敕撰的官书,有诏旨让各省复刻,故流传很广。
有武英殿刻本、《四库全书》本、中华书局排印本和农业出版社出版的、由马宗申整理的校注本。

授时通考

又称《钦定授时通考》。(清)鄂尔泰等奉敕撰,实出蒋傅、梁诗正等之手。78卷。分天时、土宜、谷种、功作、劝课、蓄聚、农余、蚕桑等8门,分别从旧文献中辑录有关资料,按类汇编。有中华书局1956年、农业出版社1963年版本。

《授时通考》General Survey of Agriculture

清代农书。乾隆七年(1742)清高宗弘历命词臣编辑而成。因是皇帝敕撰的官书,有诏旨命各省复刻,故流传很广。本书分为天时、土宜、谷种、功作、劝课、蓄聚、农余、蚕桑等八门,内容全是从前人著述中摘录材料加以汇编,既无新的第一手资料和编者自己的见解,又缺乏当时农业科技知识的记录。但本书征引的文献多达427种,且有不少附图,除采用《御制耕织图》全书外,其余则采自《农政全书》和《古今图书集成》。本书是中国古代字数最多、篇幅最大的综合性大型农书。

《授时通考》

中国清代综合性农书。清乾隆二年(1737),皇帝弘历召集一班人编写,1742年成书。全书共98万字,78卷:❶天时门6卷,
❷土宜门12卷,
❸谷种门13卷,
❹功作门10卷,
❺劝课门12卷,
❻蓄聚门4卷,
❼农余门14卷,
❽蚕桑门7卷。全书插图512幅,引用书籍427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