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撒帐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撒帐

婚俗。《土风录》卷二引《汉武帝内传》: 武帝与李夫人共坐帐中,宫人遥撒五色同心果,帝及夫人以衣裾受之,云得果多,得子多也。此即为撒帐。唐代撒帐也用钱。据吕种玉《言鲭》考,唐景龙中,中宗出降睿宗女荆山公主时,铸撒帐金钱。《东京梦华录·娶妇》: “对拜毕,就床,女向左、男向右坐。妇女以金钱彩果散掷,谓之撒帐。”后代,此俗以大同小异的形态存在于许多地方,目的在于祝愿得子。

撒帐

中国民间的婚姻习俗。在新婚夫妇二人双双进入洞房之前,主婚人要在长辈亲属(女性)中选出一名妇女作全福人。这名全福人受委托,一手端着托盘,托盘中盛有红枣、栗子、花生等果品,一俟走进布置一新的洞房,全福人便抓起盘中的果品向寝帐里抛撒,同时吟唱 “撒帐歌”。

撒帐

古代婚姻礼俗。婚礼之后,新郎新娘进入新房坐床时,以花果或钱币撒向帐中,这就叫撒帐。此礼始于汉武帝。《陔余丛考》 卷三十一 《撒帐》: “撒帐实起于汉武帝,李夫人初至,帝迎入帐中,预戒宫人遥撒五色同心花果,帝与夫人以衣裾盛之,云多得子也。” 可见此礼的意义在于取吉利,多生子。自唐代,撒花果发展为撒钱币,“唐中宗嫁睿宗公主,铸撒帐钱,重六铢,文曰‘长命富贵’,每十文系一彩条”。宋时撒帐是金钱彩果并用。明代撒帐同宋,且撒时念诗词,随撒随念。如“撒帐东,帘幕深闺烛影红,佳气郁葱长不散,画堂日日是春风”。清代撒帐略同宋、明。至于民间,各地习俗不同,有的与闹房相混。

撒帐sɑzhɑnɡ

民间传统婚俗。用以祈求多子多福,流行于境内各地。此俗起源很早。据《西京杂记》载:汉武帝迎娶李夫人入帐,“欢饮之后,预戒宫人遥撤五色同心花果,帝与夫人以衣裾盛之,云得果多得子多也。”境内各县均有撒帐习俗,尤以泾阳、三原等县为最。通常新媳妇要“凤冠霞帔带蟒袍,头上还要把盖头罩”,婚轿走在路上,为防灾攘病,沿途还要抛撒喜帖,遇见庙宇、河流、古树、巨石、沟坎和十字路口,都要撒钱买路。两个喜轿相遇,新娘要下轿互拜并交换手帕,取意互不干扰。据《泾阳民间歌谣集成》记载,新娘到婆家入洞房前,要由亲属中长辈全命妇女搀扶下轿,由新郎的姑父手执托盘,盘中盛满红枣、核桃,一边撒向寝帐,一边唱《撒帐歌》。民间撒帐材料包括谷子、麦子、果核、糖果等等,也有撒钱币的。新娘进门时要从烧旺的火堆上跳过。上床时还要给炕上撒些糖果之类,允许男孩在新房抢闹,甚至尿在炕头也不能恼火。

撒帐

婚礼仪式之一,据传始于汉代。《戊辰杂抄》载:“撒帐始于汉武帝。李夫人初至,帝迎入帐中共坐,饮合卺酒,预告宫人,遥撒五色同心花果,帝与夫人以衣裙盛之,云得果子多,得子多也。”唐代,有了专门的“撒帐钱”,钱呈梅花形,重六铢,上有文曰“长命守富贵”。至宋,撒帐由求子发展为求吉祥、长寿。明代沿袭宋俗。到了清代有了专用枣栗撒帐的记载,如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十一说:“今齐鲁之俗,娶妇必用枣栗,谚云:早利子也。”
在安徽,撒帐或在入洞房前,类似于古时的撒五谷。如濉溪,新娘步出轿门时,男家兄长便抓起盛放在竹筛中的红枣、花生、核桃、栗子、杆草等物,不断往新娘头上、身上抛撒,谓之“撒帐”。萧县,新娘下轿后,男方的表弟端着麸子,加上枣、花生之类往新娘头上撒。有的撒帐是在新人进洞房后。如歙县在闹洞房时,歌手领头撒帐。一边将花生、糕点、糖果、红枣等食品撒向空中、纱帐内外,一边唱“撒帐歌”。撒帐歌一般都是通俗的顺口溜,内容大都为吉利话,如“两个饮了交杯酒啊,夫妻必定(子)更恩爱”之类。撒帐歌有采取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一般为专职歌手领唱,其他人则和唱衬辞。
淮北不叫撒帐,而叫撒床。如蒙城,撒床多由妇女承担。撒床的妇女必须是父母子女俱全的新人嫂嫂,届时穿红戴花,边撒边唱。唱词也都为集好话的顺口溜。例如:“新屋配新梁,新人配新房……一撒鸳鸯枕,二撒枕鸳鸯。三撒三如意,四撒四吉祥。五撒五登科,六撒六欢乐。七撒七子来团圆……十撒小夫妻同过一百年。”

撒帐

汉族婚姻习俗。流行于全省各地区。旧时在闹新洞房时,有一种“撒帐” 的仪式,即依次向婚床帐幔撒上红枣、染红壳的生花生、桂圆和生瓜子,谐音 “早生贵子”,通过物体语言的谐音,表达一种良好的祝愿。此俗历史悠久,流行普遍。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说: “凡娶妇,男女对拜毕,就床,男向右、女向左坐。妇以舍钱彩果散掷,谓之撒帐。” 又 《戊辰杂抄》记载:“撒帐始于汉武帝。李夫人初至,帝迎入帐中共坐,饮合卺酒,预告宫人,遥撒五色同心花果,帝与夫人以衣裾盛之,云得果多,得子多也。” 这是谓撒帐以兆得子。另有一说,如 《知新录》记载: “汉京房之女,适翼奉之子。房以其三煞在门,犯之,损尊长,奉以麻豆谷米穰之,则三煞可避。”有人认为后世撒帐之俗导源于此,撒帐为的是避邪煞。

撒帐

结婚仪礼,始于汉,普遍流行于各地。新人交拜完毕,坐于床沿,人们各以金钱、彩果、枣、栗子等撒掷。《巨野县志》:“同拜天地讫,随入新房,行合卺礼。男家以果品抛床上,名曰‘撒帐’。”边撒边吟撒帐歌:“撒把栗子扔把枣,来年生对大胖小”、“一把栗子一把枣,小的跟着大的跑”并将红高粱、枣、栗子及长命钱用筷子填进新人枕头、被角里,边填边说:“你填我也填,也有银子也有钱”。说词各地不同,但都取吉祥之意。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