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散曲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263 散曲

兴盛于元代北方的一种诗歌形式。它是在宋、金时的民间小曲的基础上,在当时十分发达的说唱艺术和胡乐番曲的影响下出现的一种配合乐律的歌辞。它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通常说,小令是单只曲子。如果意犹未尽,可用同一曲调重复一遍,每遍可以换韵。套曲又称套数、散套、大令,是融合并发展了唐宋以来大曲、诸宫调的联缀方式,即由同一个宫调的多首曲牌联缀成一个整套,结尾处有尾声,全套必须押同一个韵。和传统的诗词相比,它能在正字里加衬字,增强了声调和句式的美感;用韵自然灵活,虽然要一韵到底,但平上去三声可以互协,也可以重复韵脚;对仗形式比较丰富。散曲在字句的参差变化中形成一种端饬严谨的气度,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技巧,大大促进了中国古典诗歌形式的解放与发展。

散曲sanqu

古代诗歌形式。是在民间长短句歌词、民间曲词、少数民族乐曲以及说唱艺术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种有严格格律、倚声填词的诗歌形式,又被称为“清曲”和“乐府”,由于主要是在北方流传,也称北曲。散曲萌芽于宋、金之际,兴盛于元代。
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小令也被称为“叶儿”,是独立的支曲,也包括“带过曲”和“重头小令”。“带过曲”是三个以下的同一宫调的单支曲子的联合,必须同押一韵。“重头小令”是由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的数支小令联合而成,支数不限,每首可各押一韵。套数是两首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相联而成的组曲,一韵到底,一般都有尾声。
散曲的句式长短不齐,句中字数与平仄都有严格要求,但可在正字之外加衬字。衬字只能加在句前或句中,不能加在句尾。散曲用的是当时北方音韵,一支曲子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但可四声通押,韵字可以重复。另外,散曲的对仗也比诗词更为灵活多样。

散曲

诗体。宋、金时形成,至元代大盛,为有严格格律的倚声填词的诗歌形式。可分小令与套曲两类。小令是单尺曲子,也包括三尺以下联合的“带过曲”与支数不限联合的“重头小令”。套曲由通押一韵、有尾声、同一宫调的两只以上的曲子组成。散曲为长短句形式,可加衬字;通押一韵,不换韵,以北方话音韵为准;对仗形式较诗、词丰富,可有三句、四句、隔句对、联珠对等。

散曲

兴盛于元代的一种诗歌形式。它是在宋、金时代民谣俚曲的音乐基础上,在当时已很发达的说唱艺术的影响下形成。宋、金之际是散曲的萌芽时期。著名诗人元好问在当时就开始了散曲创作。至元代,散曲即进入了繁荣时期。散曲有两种类型:
❶散套,多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组成,宫调不同而管色相同的,也可以“借宫”。全套必须同押一韵。一般说来应有尾声。
❷小令,又叫“叶儿”,是散曲中最早产生的体制,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也包括“带过曲”、“重头小令”。“带过曲”是三个以下单支曲的联合,但必须为同一宫调,并且音乐衔接,同押一韵。“重头小令”是由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的数支小令联合而成,每首可各押一韵。散曲类于诗词,用于抒情、写景、叙事,便于清唱,但与诗词相比,又有以下特点:
❶可以在正字之外加衬字,多加在句首或句中。
❷曲韵与诗韵、词韵不同,它用当时北方话音韵。通押一韵,不换韵,但四声可通协,韵字可复用。
❸对仗形式更丰富,可有三句、四句、隔句、联珠对等方式。所以,散曲比诗、词较为自由,但有些方法更为复杂,成为一种有严格格律的倚声填词的诗歌形式。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