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词缀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词缀cizhui

语法学术语。加在词根上面的、表示附加意义的附加成分。词缀包括前缀和后缀。前缀是加在词根前边的语素,又称“前附加成分”或“词头”。如:“阿姨”、“老师”、“第一”、“可信”、“初 二”。后缀是加在词根后边的语素,又称“后附加成分”或“词尾”。如:“胖子”、“瓶儿”、“石头”、“学者”、“作家”、“科学性”、“知识化”、“售票员”、“热乎乎”。这些附加成分的作用在于改变词的意义或词的语法作用。如“胖”,本是形容词,加“子”后,“胖子”成了名词;“学”本是动词,加“者”后,“学者”成了名词。词缀有许多种,有的可以改变词的意义和语法作用,有的只能起一些语法作用,还有的能表示不同的感情色彩。
词缀和词根不同,这首先表现在意义上。如“老师”的老,并没有“年老”的意思,年轻的教员也称为“老师”;“老旦”的“老”则有“年纪大”的意思。所以“老师”的“老”是前缀,“老旦”的“老”是词根。词缀和词根的不同还表现在语音上。“椅子”、“石头”中的“子”、“头”都读轻声,是后缀,构词方式是附加式;“莲子”、“鱼头”的“子”、“头”都不读轻声,都有实在意义,都是中心语素,构词方式是偏正式,是词根。有极个别的“头”不读轻声,如“砖头”、“窝头”,可以从其意义的虚实上辨别出是词缀。语法作用也可以辨识出词缀与词根的不同。如“僵化”和“变化”。词缀“化”可以跟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根组合,如:“欧化”、“合作化”、“绿化”,“化”表示转化、变成之意,带有词缀“化”的词一律为动词。词缀“化”是动词的语法标志。“僵化”是“……变成僵硬的、僵死的”。“变化”的“化”显然不具备这些语法特点,“变化”是由两个动词性词根构成的合成词,“化”是词根。
词缀在古汉语中称为词头、词尾或前缀、后缀。古代汉语的词头,一般只出现于上古汉语,秦汉以后除有意仿古外,很少使用。常见的有:“有”、“其”、“言”、“于”、“薄”,其中除“有”以外,一般只用于诗歌,散文中很少见到。古代汉语的词尾主要放在形容词之后,与形容词结合在一起充当句子的状语,(如“杂然相许。”《列子·愚公移山》)有时也用作谓语(如“其叶沃若”《诗经·卫风·氓》)。常见的有“然”、“如”、“尔”、“若”、“焉”、“乎”,这六个字意思一样,作用相同。一般可释为“……的样子”,用作状语时译为现代汉语“……地”。

词缀Cizhui

粘附于词根的词素。它或者给词根增加附加性的词汇意义,或者表达某种语法意义。如俄语“щкопьнцк”(小学生)中的“—ник”,是给词根增加词汇意义的词缀;俄语“сдепəть”(做,完成体)中的“c—”是给原词增加语法意义的词缀。词缀不能单独成词。词缀有前缀、后缀之分,前缀附着在词根的前边,后缀附着在词根的后边。如现代汉语“老虎”、“学者”中的“老”是前缀,“者”为后缀。

词缀

即“虚语素”。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