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文华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文华殿北京紫禁城内宫殿,属外朝建筑。位于太和门东侧崇楼东墙外,西面隔太和门与武英殿相对。始建于明代。明初,文华殿是皇帝常御之便殿。外朝三大殿受灾被毁,皇帝便在文华殿处理政务。天顺、成化两朝,皇太子未登基前,皇帝为考察太子的能力,也常让太子在这里协助处理政事。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的农民军逼近北京,左都御史李邦华在文华殿请求崇祯皇帝南迁南京,被崇祯帝严辞拒绝。李自成入京后,一直在文华殿处理政务。文华殿清沿明制,康熙二十二年 (1683)重修。前为文华门,三楹南向。崇阶九级。门内甬路与露台相连,台左右二出陛,各十一级。文华殿宽五楹,深四楹,悬乾隆御笔匾额 “缉熙明德”,对联为“道脉相承,经籍昭垂千圣绪; 心源若接,羹默契百王传”。 东配殿是本仁殿, 西配殿是集义殿,后殿是主敬殿,三殿各五间。据《直庐集·文华殿赋》载: “启丹枫之左翼,睇紫禁之东隅,地界图书之府,星临角亢之墟。前曰文华,后曰主敬。”文华殿在清朝是皇帝举行经筵之礼的地方。满、汉讲官宣讲《四书》、《五经》,之后再由皇帝亲自阐释。之后,于太和门东庑协和门内设宴招待讲官。清代经筵典礼次数多、规模隆重,仅乾隆一朝就举行过49次。清末光绪二十年 (1894) 以后,皇帝经常在文华殿会见外国使臣。此外,明清两代,文华殿也是存贮皇家图书和列宗实录的地方。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