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文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411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又号石室先生、锦江道人。北宋画家。梓州永泰(今属四川盐亭东)人。官封太常博士,司封员外郎。元丰初出守湖州,未至而卒,后人又称其“文湖州”。善画墨竹,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疑风而动,不筍而成。曾官洋州知州,当地筼筜谷多竹,常往观察,于是画竹益精。见精绢良纸,奋笔挥洒,不能自已。米芾《画史》称:文同画竹“以深墨为面,淡墨为背,自与可始”。主张画竹要:胸有成竹”,此说对后人创作构思产生积极影响。苏轼画竹,受其影响甚深。其画风有“文湖州竹派”之称。后世墨竹大家之演变,皆由此一系流衍。亦善山水,又善诗、楚词,草书。著有《丹渊集》,画迹《墨竹图》(藏上海博物馆)存世。 文同1018—1079Wentong北宋画家。字与可,梓潼(今四川盐亭东)人。曾在京城任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后到四川陵州、陕西洋州等地任地方官,晚年调湖州,未赴任而卒。文同爱画墨竹,对竹进行过深入观察体验,提出“成竹在胸”论,传为文同所作的《墨竹图》画的是一竿悬崖竹,枝叶十分繁茂,凌空倚势,宛若龙翔风舞。竹竿的圆浑、节箨的坚硬和竹叶的明暗向背,都十分写实,据米芾说,画墨竹“浓墨为叶,淡墨为背”就是从文同开始的,对后世的墨竹画派影响很大。 墨竹图 文同 文同文同1018——1079字与可,梓州梓涧(今属四川)人。自号笑笑先生,又称石室先生。皇佑元年(1049)进士,解褐为邛州军事判官,后历知陵州、洋州,改知湖州,未上任而卒,亦称文湖州。同与司马光苏轼有诗文往来,其未及第时,已以文章见知于文彦博。善诗文书画,尤精墨竹,文名为画名所掩。著有《丹渊集》40卷。 文同1018~1079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梓州永泰 (今盐亭) 人。宋皇祐元年 (1049年) 进士。历任汉州通判,知陵州、洋州。宋元丰初以尚书司封员外郎充秘阁校理知湖州,次年卒。能诗善文,诗被称为 “四绝之首”。与苏轼为表兄弟,交谊深厚,常相唱和。传世诗880余首,文190余篇。著有 《丹渊集》 40卷传世。同时是一位造诣高深的书画家,书法隶、行、草、飞白皆通,尤长草书; 绘画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所画墨竹闻名于世,主张画竹应当先“胸有成竹”;也善篆刻。有《墨竹图》存世。 文同北宋画家。1018年生,1079年去世。梓州永泰(今四川省盐亭东)人。能诗文、善书法,尤长于画竹,画竹叶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1049年中进士,1054年居留在邠州4年,1059年召入京,1072年罢官。作有《墨竹图》轴(131.6cm×105.4cm)、《墨竹图》卷(22.8cm×55cm)。《宣和画谱》著录作品11件。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