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文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文舞周代分用于郊庙朝飨的雅舞为文舞、武舞两大类。相传黄帝的《云门》、尧的《大章》、舜的《大韶》、禹的《大夏》,在西周初年经过整理制定的六代舞中属文舞。隋时也有文舞,用64人,并有《文舞歌》。唐初太常少卿祖孝孙定乐,称《治康》。也用64人,每人左手执龠,右手持雉尾做的道具翟(di),头戴用黑色丝织品做的委貌冠,身穿黑衣,衣袖宽大,绛领、白袴,腰系革带,着皮靴,舞队前有二人执纛旗引导。文舞多用于祭祀时的初献,朝拜太庙时亦用文舞。 017 文舞见20016 “乐舞”条。 文舞周代宫廷乐舞的一种。舞者手执各种乐器(龠)、或鸟羽 (翟) 而舞,动作轻柔高雅,故称文舞。据陈旸《乐书·乐舞》称“古者帝王之于天下,入则揖逊,出则征诛,其义一也,然以文得之者必先乎文”,黄帝、尧、舜、禹等人都是以文德服天下的,故他们的乐舞都是文舞。如 “云门大卷”、“大章”、“大韶”、“大夏”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