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上池杂说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上池杂说医论。明冯时可撰。一卷。时可字敏卿,号元成,华亭(今上海)人。隆庆进士,官至按察使。撰有《众妙仙方》等。冯氏集诸家医论,于崇祯十七年(1644)撰成此书。认为疾病发生与情志有关,异常的情志变化影响内脏功能。并引《内经》“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等论断,论述各种情志所伤而出现的病理变化。论理有据,文字简练,但用药偏于温补。有一九三○年上海国医书局铅印国医小丛书本,一九三九年协和医学院图书馆抄本。 上池杂说一卷。明冯时可(生卒年不详)撰。冯时可字敏卿,号元成,华亭(今上海)人。隆庆年间进士,官至按察使。著有《众妙仙方》等。冯氏集诸家医论,于崇祯十七年(1644)撰成此书。此书为杂论医学之书,大旨偏重于温补,发挥东垣之学、贬抑丹溪之说。冯氏认为疾病发生与情志有关,异常的情志变化影响内脏功能。并引《内经》:“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等观点,论述各种情志所伤而出现的病理变化。论理有据,文字简约,然亦有偏颇之见。有1930年上海国医书局铅印国医小丛书本,1939年协和医学院图书馆钞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