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彪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王彪之305—377晋文学家。字叔武。琅邪(今临沂)人。王导之侄。有才名,笃学不倦,文辞工精。少年便发须皓白,故世人称其为王白须。初除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武陵王晞曾任他为司马,并历任御史中丞、侍中廷尉等职。彪之生性耿直,刚正不阿,不俯就权贵。时大司马桓温以雄武专朝,窥觎非望,开始,欲下武昌,殷浩欲告退,彪之止之。继而又欲废海西公(即帝弈)。彪之早已知其窃位之意,乃命定仪制,神采毅然。简文帝死后,桓温又欲夺位,朝中群臣迫于桓温权势,请温定夺。而彪之义正辞严道:“君崩,太子代立,大司马何容得异!”朝议乃定。孝武帝即位,迁尚书令,死后,赠光禄大夫,谥曰简。著有文集20卷传于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