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新生儿硬肿症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新生儿硬肿症皮下脂肪硬化和水肿。本病多发生于寒冷季节,早产儿发病数较高。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及体温调节功能不全,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较薄,血管丰富,易于散热。又因新生儿缺少使饱和脂肪酸转变成不饱和脂肪酸的酶,故皮下脂肪组织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成人多,在体温低时易凝固。症状表现:多见于生后一周的早产儿或新生儿。体温低,在35℃以下,全身冷,反应差,哭声低微,不能吸吮。皮肤及皮下脂肪变硬,先见于大腿及臀部,以后延及胸、腹、面颊,甚至波及全身。护理:逐渐复温,轻者可用棉襁褓包裹,加用热水袋,置患儿于温暖的居室中。切勿急于加温,因机体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若体表温度上升过速,血管扩张,心肌不能适应循环的需要,可发生危险。能吸吮者尽量母乳喂哺。在保暖下就近就医。 新生儿硬肿症xinsheng'er yingzhong zheng是因寒冷、早产、感染、窒息、饥饿等多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皮肤和皮下脂肪硬化和水肿的一种疾病,亦称“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多发生在早产儿,尤其低体重儿。新生儿之所以容易发病与以下因素有关: 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皮肤和皮下脂肪硬化与水肿的疾病。因受寒、早产、感染、窒息等多种原因引起。表现为臀部、下腹部、面颊等处皮肤硬肿,严重者波及全身,全身冰冷,哭声低微,不能吮吸,呼吸困难。防治应着重于逐渐复温保暖,细心喂养和抗感染。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