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出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出子chuzi民间传统丧葬习俗。旧时流行于农村各地。讲究在人死后第三天早饭前,所有男女孝子包括族中的兄弟及侄男子弟,凡有服者都要出席署名。据说这天是人死后上“望乡台”的时候,也是最后与子孙亲戚见面的一天。出子要注明死者姓名、年龄、生卒时间、享年,还要写清全部儿孙、户族子弟及孙子、曾孙等。有的地方直系男、女孝子全写,有的只写男孝子不写女孝子。在头道门上要用大张的斗方纸,写上“某月某日成服”(出子日),“某月某日发丧”(发丧日)。 出子(一)春秋时秦国国君(前708~前698年)。或作秦出公。秦宪公之子。公元前703~前698年在位。宪公卒,应由其长男——太子武公继位,大庶长弗忌、威垒、三父废太子而立出子。在位时纳芮伯于芮。立六年即被三父等贼杀。葬于衙。(二)战国时秦国国君(前388——前385)。亦称出公,或曰少主、小主。惠公之子。公元前387年,惠公卒,他继立为君。立二年,庶长改迎灵公子连于河西而立之,是为献公,杀出子及其母,沈之渊旁,后改葬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