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方望溪先生全集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方望溪先生全集

又名《望溪全集》文集。清方苞(1668—1749)撰。三十卷。苞字灵皋,又字凤九,晚年自号望溪,安徽桐城人。 康熙进士。曾因戴名世文字狱案牵连入狱,因古文名于时,康熙帝赦免之。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右侍郎。对经学研究颇深。清代散文家,为古文“桐城派”创始人。此集约五十七万字,分文集十八卷,集外文十卷,补遗二卷,收读经、读子史、论、序、书、墓志铭等各体文约五百八十余篇,经说及书序碑传之文尤多。另附苏惇元《方望溪年谱》一卷, 《年谱附录》一卷。作者创立“桐城派”古文理论,主张“义法”,并以其为论文之标准,即“言有物”与“言有序”。创作以《左传》、《史记》为准则,风格雅洁平淡,立论大抵本程、朱之说。《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诸篇,描写现实,暴露黑暗,关心民生疾苦,颇为后世称道。对清代文学影响较大。有咸丰元年(1851)戴钧衡刻本,民国二十四年(1935)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一九八三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刘季高校点《方苞集》较详备。吴功正《寥寥数笔,形神毕肖——谈方苞<左忠毅公逸事》(《散文》 1980年第9期)可资参考。

方望溪先生全集

别集。三十卷。清方苞撰。方苞(1668—1749),字凤九,一字灵皋,号望溪。桐城(今属安徽)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曾因戴名世《南山集》案被牵连入狱。后得赦,隶汉军旗籍,入直南书房。雍正时免去旗籍,仍归汉籍。官至礼部侍郎。著有《方望溪先生全集》,凡文集十八卷,集外文十卷,补遗二卷。
方苞为清代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他论文以左、史为准则,推崇韩、柳,提倡写古文要重“义法”。他说:“‘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意以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又书货殖传后》)为文力求朴实雅洁,他认为,写古文“不可入语录中语,魏晋六朝人藻丽俳语,汉赋中板重字法,诗歌中隽语,《南、北史》佻巧语”(沈莲芳《书方望溪先生传后》)。方苞所作散文,多为经说及书序碑传之属,思想内容上尊奉程朱理学,宣扬封建礼教。有些作品如《狱中杂记》,反映了封建司法制度和监狱管理的残酷与黑暗,较有现实意义。
《方望溪先生全集》为戴钧衡编。有咸丰间刻本、《四部丛刊》影印戴氏刊本、《四部备要》排印本。清光绪间孙葆田辑《孙氏山渊阁丛刊》本《望溪文集补遗》一卷。近人刘声木辑《直介堂丛刻》本《望溪文集再续补遗》四卷,《三续补遗》三卷。

《方望溪先生全集》

清代方苞作,凡30卷,其中文集18集,集外文10卷,补遣2卷,系戴钧衡编。另附苏望元《方望溪年谱》1卷,《年谱附录》1卷。作者是桐城派初祖,提出了著名的“文法”说。此说包举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又融以前道学家与古文家的文论为一体,所以在一定意义上集古今文论之大成。作者又提出“雅洁”说作为“义法”的标准,使雅洁的散文风格成了桐城派作家共同的审美追求。后来刘大櫆和姚鼐分别就“法”与“义”作了发挥或推阐,使“义法说”具体化或抽象化。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