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无何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无何集又名《论衡精选》。文集。清熊伯龙(1617—1669)撰。十四卷,首一卷。伯龙字次侯,号塞斋,别号锺陵。湖北汉阳人,顺治进士,累官编修、祭酒、内阁学士,著有《谷治堂全集》等。是书以《论衡》为宗,以辟神祸福为主故名。约三十三万字。冠三序,首载有关《论衡》十篇。正文分天地、古今、鬼神、祸福、灾祥、感格、宜忌、人事、儒术、道教、杂家、百物十二类,附《委宛续貂集》释氏类和《勿广余言》。另附三跋。正附共一百八十一条。其内容主要选录王充《论衡》中辟神怪祸福之说及他书有关资料,加以作者评论,发挥其精通西洋天文、算法、佛经、古音韵、琴、棋、书、画等渊博学识,慎于修辞,故文笔流畅,语言简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是一部颇有参考价值的文学、哲学、史学综合著述。有乾隆五十九年(1794)原刻本,一九七九年中华书局铅印本,其点校说明可供参考。 无何集十四卷。清代熊伯龙 (约1617—约1669) 撰。熊伯龙字次侯,晚号钟陵,汉阳 (今属湖北) 人。顺治进士,官至内阁学士,无神论者,著有《贻榖堂诗文集》等书。此书主要诠解东汉荀况的《论衡》一书,倡导无神论。因荀子有句“云而雨,何也?曰: 无何也,犹不云而雨也”,故作者把此书命名为《无何集》。全书分“天地、古今、鬼神、祸福、灾祥、感格、宜忌、人事、儒术、道教、杂家、百物”十二门类,每门为一卷,每门类又各标明细目。卷首作者自述读本书方法; 第十三卷杂来古人辟佛的学说,取名为“委宛续貂集”;卷十四则是作者之子熊正笏,摘取经、史、子、集中符合《论衡》中无神论观点的内容,取名为“勿广余言集”。全书以《论衡》中的“幸偶”一篇为宗旨,并把此篇列在卷首,然后依十二门类顺序,先摘录《论衡》中有关的原文,其次摘取古今史实及评论,再加上作者自己的驳论,对凡河图洛书、阴阳谶纬、五行灾异及相墓相宅等说法一一加以驳辩澄清,议论较为精详,观点完全是唯物的,从儒学立场对传统宗教神学进行了有条理的批判,宣扬无神论。本书有益于对中国古代无神论思想的研究,也为收集这方面资料提供了方便。此书现在通行的十四卷本是由作者几代子孙增订而成。有北京大学藏乾隆甲寅 (1794年) 刊本、1925年沔阳卢弼影印本、1979年中华书局整理排印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