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旧唐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旧唐书

纪传体唐史。二十四史之一。二百卷,其中本纪二十卷,志三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卷。五代后晋官修,成书时刘昫以宰相监修,由他进呈,故题刘昫撰。本名《唐书》,因欧阳修、宋祁所修《唐书》问世,为加区别,遂加旧字。明嘉靖年间闻人铨刻本定名为《旧唐书》,沿用至今。始撰于天福六年(941),止于开运二年(945),从发凡起例到定稿上奏朝廷仅用四年时间,基本上是抄已成唐史有关文献,特别是以吴兢、韦述、柳芳等相继修撰的《国史》为底本而撰成。由于唐前期文献资料较完整,《国史》、实录可依之处不少,材料丰实,故所写有关本纪、列传及志中,叙事详明,条理清楚,文字简洁,颇受后人重视,司马光修《资治通鉴》选用资料时,即多以《旧唐书》为主,后期如穆宗以后,则因文献多缺,或所据史料杂乱,故本纪叙事繁琐冗杂,内容首尾不完整,列传则有些人物仅存仕履,事迹极少,或作附传,少则二三人,多则七八人。唐末人物缺漏尤多。《历志》、《经籍志》叙事仅及玄宗时止。《礼仪志》引用大臣奏疏,缺乏剪裁;《地理志》则根据天宝十一载(752)疆域区划,尤为不妥,州县迁革增损,又每与前史重复。但由于《旧唐书》中大部分照抄《国史》、实录以及唐末档案文献资料,故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较为突出的如庞勋、黄巢、李茂贞、王行谕、朱温等人事迹,载于《懿宗本纪》、《僖宗本纪》中甚详。《昭宗本纪》、《哀帝本纪》对唐末藩镇、宦官的嚣张跋扈,叙述较为具体全面,对研究晚唐政治史尤有参考价值。其他如《旧唐书》中所记录的一些文章,如《吕才传》中所载《论宅经》、《禄命葬文》、《卢藏用传》所载《析滞论》,是唐代反封建迷信的重要文献。《贾耽传》所载进奏表文,以及《李百药传》中的《封建论》、《魏徵传》中的《十渐不克终疏》,均属当代的重要篇章。至于志中可贵之处也不少,如《历志》、《天文志》,多据李淳风、僧一行原著,保存了《麟德历》、《大衍历》中某些内容。《地理志》经玄宗、德宗时期修订,分别注明两个时期统计数字材料与重大史事变革,超过其他著述,史料价值值得重视。
自《新唐书》刊行后,此书为其所取代,流传渐少。现存主要版本,宋时只有南宋绍兴年间越州刻本,残存六十七卷。“百衲本”用此残本与闻人诠本配补而成。明中叶,余姚闻人诠据“遗籍俱出宋时模板”本刻印,与传世绍兴本不同,可能不是一个系统。至乐楼抄本,系明抄或清抄尚待确定,每卷校勘人同绍兴本,可能抄自宋版。清乾隆四年(1739)武英殿刻本,即所谓“殿本”,据《新唐书》、《通典》、《通志》、《文献通考》、《新旧唐书合抄》等校闻人诠刻本后所刻,每卷附有考证。翻刻此本系统很多。此外,还有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扬州岑建功惧盈斋刻本,系据“殿本”仿汲古阁“十七史”版式重刻,附校勘记六十六卷,逸文十二卷,多出当代学人刘文淇之手,资料丰富。清同治间广东陈氏葄古堂刻本,属于“闻本”系统。中华书局标点本,属于“殿本”系统。
有关《旧唐书》的整理、补注、校勘著作,有明李东阳《新旧唐书杂论》、清张宗泰《旧唐书考证》、清张道《旧唐疑义》四卷、清蔡世钹《读〈旧唐书〉随笔》一卷、汪宗沂《旧唐书天文志疏证》等。又前人许多读书札记中也有记载,如顾炎武《日知录》、阎若璩《潜丘札记》、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和《诸史拾遗》、《廿二史考异》中“旧书”考异四卷。近人岑仲勉著有《唐史余审》,除正史外,对其他杂史、金石、诗文以及近代发现的各种史料,作了互相印证和考订。对新、旧《唐书》同时进行系统整理的著作有清沈炳震《新旧唐书合钞》二百六十卷、清王先谦《新旧唐书合钞补注》(未刊)、清赵绍祖《新旧唐书互证》二十卷、王先谦《新旧唐书魏徵列传合注》(刊本书口题《新旧唐书合注》)等。有关具体篇章考订,收载于《二十五史补编》者有《唐折冲府考》、《唐折冲府考补》、《唐折冲府补拾遗》、《唐折冲府考校补》等。

旧唐书

纪传体正史。 后晋刘㫬等编撰。 原名《唐书》,为区别《新唐书》改名。本书多人参加编撰,因刘㫬时任宰相兼监修官,故署其名,实际撰写者为张昭远、贾伟、赵熙等。全书二百卷,有本纪二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卷,志三十卷。本书前半依据唐代官修实录旧本,故本纪、列传颇为详明,保存史料丰富,司马光编《资治通鉴》,即多据本书,但由于全书缺乏剪裁熔铸,内容繁琐冗杂,文字不够洁净,重复疏漏较多。清乾隆时将本书与《新唐书》同列入二十四史。

旧唐书

书名。五代刘昫撰。200卷。约190万字。书成于后晋出帝开运二年(945)。书初刊于北宋咸平三年 (999)。明有重刻本行世。1975年中华书局出点校本。纪传体史书。记唐21帝290年历史。其中涉关东史事者有 《东夷传》、《北狄传》等篇,记边疆民族地理情况等。

旧唐书

二百卷,刘昫等撰。刘昫,算不上是什么史学家,只因其在书成前一年作为监修宰相对全书定稿起过直接作用,书成后又领衔上奏,故题名“刘昫等撰”,沿袭至今。《旧唐书》的纂修,先后换过三任监修宰相。首任赵莹 (885—951),字玄辉,华阴 (今属陕西省)人,五代后晋宰相。天福六年 (941),奉诏监修唐史。在组织人力的同时,赵莹从两个方面着手编写,一是奏请下诏购求所缺唐代基本史料,二是与张昭远制定出一个完整的修史计划,再依照其总体规划有目的的进一步搜集史料,从事纂修。整个纂修过程,大体依计划而行,故史称赵莹“监修国史日,以唐代故事残缺,署能者居职,纂补实录及正史二百卷行于时,莹首有力焉。”(《旧五代史》卷八九《赵莹传》)两年后赵莹调离史任,由桑维翰接替,一年以后刘昫为监修。三任监修之外,参预纂修者先后共九人。其中,张昭远(894—972)为“史院”的判院事,具体负责纂修事宜,是用力最勤的一位纂修官。贾纬,虽然中途回家为母守丧,但其《唐年补遗录》六十五卷却为纂修《旧唐书》提供了唐武宗以后的许多珍贵史料。《旧唐书》是五代时期官修的一部纪传体唐史,也是现存最早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书,修成于后晋少帝开适二年(945)。当时,因避后晋高祖石敬瑭的名讳,不叫《唐书》或《唐史》,而称《李氏书》或《前期李氏纪志列传》。待到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新修《唐书》出,始有新、旧之别。今本《旧唐书》二百卷,本纪二十卷,志三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卷,但分卷情况很不一致,有一卷分上、下篇者,也有一卷分上、中、下篇者。若以篇计,则本纪二十四篇,列传一百六十篇。不少“要籍介绍”之类的著述,对《旧唐书》卷数、篇目或略而不叙,或统计有误,原因就在这里。就全书而言,鉴于史料来源情况,造成这部书前后记事详略不一、文字风格各异的差别。代宗以前,因有韦述等《唐书》一百三十卷为据,故叙事多有条理。德宗至武宗,仅存《实录》,记事尚缺剪裁。宣宗以后,只有搜访遗文及耆旧传说,因而不少疏漏、抵牾、谬误。基本情况虽然如此,但该书在纂修中还是有一番苦心的。本纪部分,主于详明,约三十万字。高祖至代宗,基本脱胎于吴兢、韦述等《唐书》中的本纪部分。德宗至文宗,则大体围绕相关《实录》加减而成。武宗以下,应当说主要是采用的贾纬《唐年补遗录》。志的部分,总的来说,仍然是代宗以前为详,德宗至武宗渐略,宣宗以下则寥寥无几,唯有《食货志》情况较为特殊。赵莹、张昭远最初的修史计划中虽说“十志以书刑政”,但只列出九志之名,唯独没有食货。今天所见《旧唐书·食货志》二卷,其编排与另外各志有一定差异。虽然各志都有长短不等的序文,但以序文提纲挈领地说明全志主要内容和项目,则以《食货志》为最明显,即序文与正文的照应关系最突出。所记内容,固然缺少懿宗以下事,但并不带有前密后疏的特点。除田制、租庸制外,其它内容则以代宗至宣宗详于玄宗及玄宗以前,比较明显地反映出唐代经济制度的变革。列传部分,记述各类人物一千八百二十余人,周边政权四十五个。取材情况很复杂,很难用前密后疏来笼统概括。吴兢、韦述《唐书》中有传者,大抵用以为主要依据。其后的人物,则多据各帝《实录》剪裁。《实录》失记或记述不完整者,则以家史为主,综合《实录》、杂史、小说中相关史实,再参以文集,条贯而成。因此,其书“虽颇涉繁芜,然事迹明白,首尾该赡,亦自可观。”(《日知录》卷二六)当然,纂修中缺陷在所难免。归纳起来,大致有四:一为记事纷纭,二为“敷衍成帙”,三为人物重复,四为失于考订。《旧唐书》 的取材问题,不仅造成其书编纂方面的上述特点,而且极大地影响着全书的思想内容。赵莹在制定编纂计划时,明确提出其监修这部唐史的指导原则:“褒贬或从于新意,纂修须按于旧章”。(《五代会要》卷一八《前代史》)“纂修须按于旧章”,使全书主要是沿袭唐代各个不同时期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点。大体说来,论高祖史事,是太宗时的观点。论太宗至睿宗史事,反映的是玄宗前期的观点。论玄宗至顺宗史事,则以宪宗时的观点为主。宪宗至宣宗,取宣、懿时的观点较多。宣宗以下,自然是五代中的观点。反映唐代统治思想和社会思潮的前后转变,重视“食货”,记述周边各族或外国以及相互交往超过前各史,都是该书思想内容的重要方面。“褒贬或从于新意”,主要是公开承认某些藩镇建立的政权,甚至容忍姑息;对于“忠义”、“叛逆”赋予全新的解释,并为之回护。据记载,《旧唐书》在北宋时至少有旧杭本、川小字本和川大字本三种刻本,南宋有越州本。明嘉靖时闻人诠以数处所得“越州本”,彼此补葺,使《旧唐书》重见于世,称“闻本”。清乾隆时列该书于“二十四史”,以“闻本”为底本重刊于武英殿,是为“殿本”。道光时,又有岑建功“惧盈斋本”。“百纳本”采 “越州本”六十七卷,其余以 “闻本”配补。中华书局校点本,所据底本是“惧盈斋本”,参校了残宋本即“越州本”、明本即“闻本”、“殿本”等,同时吸收了 《旧唐书校勘记》的诸多成果。

《旧唐书》

以纪传体记载唐代历史的史书。941年,后晋高祖石敬瑭下令编修唐史。成书200卷,其中帝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记载了618~907年共290年的历史。1538年有人重刻。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13:46